這是楊絳先生懷人憶舊之作。一部分是懷念人的,“從極親到極疏”;一部分是追憶事的,“從感我至深到漠不關心”。還有一些是從舊稿中拾取的。最初由花城齣版社齣版,1994年增補瞭一些文章,由三聯書店再版。此次,根據人民文學齣版社2009年《楊絳文集》中散文捲的《雜憶語雜寫》為底本,重新齣版。那些款款道來的人和事,給人們的不僅是美文的享受,也是對一個時代各種人物一種生動的認識方式。
楊絳(1911—),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锡人。1932年蘇州東吳大學畢業,同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研習。1934年開始發錶作品。1935年留學英國、法國,1938年迴國。先後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西語係教授。1949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論文集《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集《乾校六記》。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集《倒影集》等。主要譯著有《堂·吉訶德》、《小癩子》、《吉爾·布拉斯》等。
《杂忆与杂写》是我读杨绛的最后一本书了,到这里我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去读其他我喜欢的领域的书了,小小的开心。明知散文本不是我喜欢看的体裁,但仍是稀里糊涂读了九本杨绛先生的书籍——洗澡、洗澡之后、我们仨、干校六记、走到人生边上、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斐多、从丙...
評分 評分杨绛极端精明的把自己在文革里吃得苦,遭得罪不差分毫地兑换成“沉默的金子”。乘着时代的阴风,把曾是全天下的“坏事”吃干抹净在自己肚子里,再吐丝结茧着变成她一个人“破蛹化蝶”的好事。 季羡林不是一个野心家,他在自己的领域里获得了一个古典学人的谦逊的满足和清隽的意...
評分常觉得没有记忆的一生等同于白过,但人的记忆总是有限,许多难忘的、有意义的事都被丢在时光的罅隙里,蒙上了灰尘被人遗忘。因此能用纸笔写下日记,或是将自己偶的的感悟记录下来,日后回忆时还能找的些许淡薄的影子,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 杨绛先生去年逝世,而我终于...
評分《杂忆与杂写》是我读杨绛的最后一本书了,到这里我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去读其他我喜欢的领域的书了,小小的开心。明知散文本不是我喜欢看的体裁,但仍是稀里糊涂读了九本杨绛先生的书籍——洗澡、洗澡之后、我们仨、干校六记、走到人生边上、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斐多、从丙...
楊絳文章的底色沒有絕望,相反,是一種得意。這種得意的確精彩,也因此適閤雜憶與雜寫,而不可能齣現那種真正扣人心弦的迴憶。
评分三四十年代寫的東西沒什麼可看的 喜歡她寫的楊必 傅雷 花花兒
评分11.26 在麥田一眼就看重瞭 白色的封皮很乾淨 買迴傢特意包瞭書皮纔開始讀 比起最後的幾篇序 前麵的內容讀起來更覺得順暢上口 由此書讓我更想讀讀楊先生的其他著作瞭
评分三四十年代寫的東西沒什麼可看的 喜歡她寫的楊必 傅雷 花花兒
评分《林奶奶》笑死我瞭:“我曾問起她傢的情況,林奶奶敘事全按古希臘悲劇的‘從半中間起’;用的代名詞很省,一個‘他’字,同時代替男女老少不知多少人,我越聽越糊塗,隻好不求甚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