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内容简介:巴威尔是一个普通工人,他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读革命“禁书”,并成了小组的领导人。工厂主借口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从工人工钱里按每一卢布扣除一个戈比,用做沼地排水费。巴威尔带领工人同工厂主进行了经济斗争,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于向群众说明真理,罢工失败了,巴威尔也被捕入狱。
出狱后,巴威尔的觉悟得到了提高,开始重视发动群众,把工人的经济斗争转化到政治斗争上来。在组织“五一”游行时,群众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高唱革命歌曲,紧密地团结在巴威尔的周围。
后来,巴威尔再次被捕,在接受法庭审判的时候,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向群众宣传了革命真理,揭露了沙皇专制和资本主义的罪恶,并指出伟大的社会主义必将胜利。
高尔基(1868—1936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苏联文坛的一代宗师。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4岁丧父,11岁起开始在社会上奔波,先后当过学徒,装卸工人等。1884年流落到喀山。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开始登上文坛。1901年创作了被认为“革命的宣言书”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6年写成长篇小说《母亲》,标志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十月革命之后,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回忆录及《我的大学》等几部作品。1936年,病逝于莫斯科。
我不敢批评高尔基,不过确实有一些是他没想到的,因为他没有看到后来的很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看看曾经出现过的,和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我们的老板东家们,--他们怎么就有权利拥有士兵,刽子手。。。还有一切保护他们安逸舒适的卑鄙工具。摘自高尔基《母亲》(现...
评分初读高尔基《母亲》,我是并不十分欣赏这种如此“露骨”“直白”的创作方式的,比如说作者想说明母亲觉悟高的时候,一定会通过某一事件特意强调;作者想渲染某种情感的时候,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去温情;或者仅仅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我能瞥见革命者的激情澎拜,却看不进去所有一切...
评分下午出去吃早饭,看到街上有很多手拿鲜花的年轻人,不由猜想今天又到了什么节日。这些年国人似乎热衷于过各种节日,尤其是洋节,近一两年把一些土节也开始重视起来了。这么发展下去,看样子非常有可能两天过一个节日甚至一天过一次。 小沈阳和蔡明都问:为什么呢? 我想,应该...
评分这仿佛是俄国作家的一个特点,无论是母亲,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然后者的人物更为鲜明和英雄一些。 母亲,可以在很平凡的生活,很平凡的情节的描述中,让你感觉到一种不平凡,一些升华,一些感悟。 俄国作家的书,非心静不能读。如果仅仅追求名著而读书,那么看看介绍也...
评分《母亲》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之外的又一长篇名著。网上书店在卖的时候,常常把这本书和《童年》三部曲合在一起出售,视为一体。 但是,《母亲》这本书和《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母亲》这本书和自传体三部曲相比,创作的时间比较早,是高尔基第一阶段的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