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写于20世纪30年代,那时傅雷只有26岁,刚从法国留学归国不久,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为了教学,他根据留学积累的资料以及多年来钻研的体会,边授课边为学生陆续编写有关世界美术史的讲义,1934年离校后又将讲稿重新整理、补充,写成此书。全书围绕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美术家及其名作展开,细述这样一种艺术的出现与发展。讨论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又涉及时代与环境,并融入了对相关文学、音乐、哲学的感悟,虽浅显通俗,却耐人回味。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已收录于《傅雷文集》。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做为一个基础非常差的文科生,有点本能地排斥艺术,实质是缺乏美的鉴赏力。 所以,这篇短文只表达一下拆书感受! 第一,封面、装帧绝对漂亮,除了少数几张图印刷偏黑之外,无可挑剔。 第二,将近400页,图文参半,阅读感很好,不足是书略重。 第三,如果你买...
评分电影《死亡诗社》里的Keating老师对学生说,诗歌的好坏不重在词句的分析,而在于其表述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表达的也是同一种思想:艺术之美在于感受。突破很多艺术介绍书籍旨在分析名作构图、光影、色彩、寓意的桎梏,在分析之余表达他对艺术...
评分 评分配图比三联那版要多,要大,要清晰,因此读起来更易理解。对于我这种完全不懂西方美术史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入门材料,希望之后看画展会看得懂一些门道。之前刚读过《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对西方历史、宗教、文化有了简单了解,是读这本书的基础。 为什么上学时候背的那些历史...
评分拜傅雷先生所赐,我对文艺复兴后的西方美术史有了粗浅的认识,洗刷了以前只知道忍者三神龟的无知的耻辱感。傅雷先生用简略得当的描述,给美术门外汉们普及了宝贵的基础知识,从各大流派和画家间的风格区别,到对线条构图和色彩的对比分析,都让本书的实用价值无比强大。
评分我对乔托的原始认识始自这本书。我一直说傅雷这样的人有情怀,他当年与张爱玲闹出小纠纷也并不妨碍他在评价张爱玲作品时显出的情怀,他是能与张爱玲的情怀相接的艺术评论家。这本书是傅雷26岁的作品,已经颇为成熟。他评价多那太罗「忘记了即使是最高的艺术亦需要节制」,也说「他使群众欢呼,使天神欢畅……尤其是古铜,已不复是矿质的材料,而是线条、光暗的游戏了。」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散文类的著述,但傅雷把散文应有的情怀引入于此,使得整本书并不似别的艺术论著充满枯燥的毫无「艺术」的专业词汇,叫人疲乏。我再说傅雷具有打通各门类艺术的能力。他评价《瑶公特》(即蒙娜丽莎)说「这爱娇的来源,当然是脸容的神秘,其中含有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而这种「摄魂制魄」的力量,恰好对蒙娜丽莎的神秘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字
评分最喜欢的是写伦勃朗的部分,总体来讲更愿意把这书归类到艺术类随笔而不是艺术史著作。
评分一口气就能读完,傅雷的有些观点在如今的我看来有些过于迂腐了.
评分配图严重不足,影响了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