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中国画

对焦中国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罗淑敏
出品人:
页数:163 页
译者:
出版时间:2010-05-01
价格:2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9807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
  • 国画
  • 美术
  • 美术史
  • 文化
  • 中国
  • 绘画
  • 艺术史
  • 中国画
  • 绘画艺术
  • 传统美学
  • 水墨技法
  • 文化传承
  • 艺术鉴赏
  • 画家创作
  • 东方艺术
  • 书画赏析
  • 艺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罗淑敏身为艺术教授,多年教学经验下深明学生“轻国画、重西画”之因由,遂写下本书,深入浅出地解说阅读国画的六大方法,并辅以大量中西画作比较,让读者对准焦点,进一步了解两者间之分别与欣赏角度之差异。

随着罗淑敏领航的这趟国画之旅,读者将逐步了解国画的承传概念,各种写意笔墨及留白构图,及阅读手卷与人物画之关键事项。此书本身就是一副画论式手卷——层层拆解有关阅读中国画的窍门,由此轻松地进入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殿堂。

作者简介

罗淑敏,现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哲学系,1980年代初追随已故岭南派大师杨善深习画,对中西绘画的发展充满好奇。1990年到香港大学艺术系修读艺术史。1998年得其时仍在该系任教的万青力教授指导,进行有关20世纪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博士论文则探讨张大千的艺术与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的关系。2005年岭南大学哲学系开设一个全新的视觉艺术课程(visual studio),罗淑敏获聘至今,负责教授中西艺术史、艺术与社会文化相关的课程。

目录信息


对准焦看画中意
第一章 创新与承传
破旧立新的西画
创新非衡量国画的尺
承先启后的转化
临摹之必要
仿古人之风范
从皴法看师承与求变
宋代画院开拓的花鸟传统
文人画家的墨色花鸟
第二章 写真与写意
写真与写意之追求
工艺与艺术之分野
形似与神似之画论
中西方写真有异
写真与写意
山水画不是风景画
不求现场感的山水画
中西画的散点透视法
山水画的宏观角度
三远透视法
写意与画外之音
第三章 人物画不是肖像画
别具一格的人物画
没有个人特征的人物
拒绝个人主义画像
国画社会学
形似不若神似
第四章 留白,空灵的构图
从细节到留白
抽象以言志
虚中有实 白而不空
受西画冲击下的留白
立轴式构图
第五章 抽象的笔墨
不容忽视的笔墨
中国毛笔的结构
驾驭笔墨的技巧
画象以外的理想世界
用笔之精准
用墨之通畅
气韵生动 笔断而情不断
第六章 手卷的独特旅程
手卷的形式美学
阅读手卷要诀
游离透视法
外在景致 心灵载体
后记 传统与现代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开书就是一个生僻字:皴(读音同“村”),大概意思是国画的笔法。 李成画寒林,树木如蟹爪,故而得名蟹爪皴。 董源画山水,山丘如长条,故而得名披麻皴。 郭熙画山林,怪石如卷云,故而得名卷云皴。 皴,就是下笔的特色,以及一个画师的艺术性格。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  

评分

1、中画与西画的区别 1)西画重创新,中画重视传承;中画的主题和内容不会随时代有太多变化,来来去去都是山水、人物、花鸟;而山水的布局也往往有似曾相识之感;观赏中国画,关注传承和转化是焦点;因此,欣赏传统中国画,先要了解五代、北宋山水大师; 2)人物画:中画...  

评分

开书就是一个生僻字:皴(读音同“村”),大概意思是国画的笔法。 李成画寒林,树木如蟹爪,故而得名蟹爪皴。 董源画山水,山丘如长条,故而得名披麻皴。 郭熙画山林,怪石如卷云,故而得名卷云皴。 皴,就是下笔的特色,以及一个画师的艺术性格。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  

评分

插图中误将任熊的自画像当任伯年的,吴昌硕当的是安东县令不是东安县令,常识不清,这还了得!插图中误将任熊的自画像当任伯年的,吴昌硕当的是安东县令不是东安县令,常识不清,这还了得!插图中误将任熊的自画像当任伯年的,吴昌硕当的是安东县令不是东安县令,常识不清,这...  

评分

以前对广西师大出版社印象还蛮好的,直到看到这本《对焦中国画:国画的六种阅读方法》(罗淑敏),即便是我这样的外行都知道那幅画是任熊的,而不是任伯年,未免也太离谱了!全书图片泰半模糊不清,盗版也不致如此!内容点到为止。就这样在豆瓣的评分还在7-8分以上,打分的家伙...  

用户评价

评分

比较研究自然很重要,只是书中作者用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和唐代人物画作比较(两个时代相差数百年),如果不说出如此比较的依据是什么,那么我实在是难以接受诸如中国人物画的一贯的呆板、千篇一律这样夸张的结论。鉴于阅读经验有限,只有些不太精确的反例供参考,有一组明代江南士子的人物画,其逼真程度就已经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按照作者的逻辑,这些士子像岂不是应该都一个样?此外,明成祖朱棣的官定肖像也被学者认为尽管姿态僵硬,却也从面容中出色地反映了这位帝王的雄才大略,特别是他强硬的性格更是显露无疑,而这幅肖像的完成时间不会晚于15世纪20年代,可是作者提到的什么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都已经是17世纪的事情了。怎么着都想不通,实在不知道书中所谓中国画家忽视人物性格之类的荒唐惯例是怎么得出来的。

评分

见解不错,不过血肉不足,没有展开略微可惜。

评分

好看的小书。全然新奇的知识与观点。不亦乐乎~谢谢你的赠书。

评分

过于入门了,铺展不开。

评分

中国画欣赏入门小册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