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民俗學檢討

中國現代民俗學檢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施愛東
出品人:
頁數:226
译者:
出版時間:2010-5
價格:39.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09714249
叢書系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學術文庫
圖書標籤:
  • 民俗學
  • 學術史
  • 施愛東
  • 民俗
  • 文化研究
  • 民俗學
  • 社會學人類學
  • folklore
  • 中國現代民俗學
  • 民俗學
  • 檢討
  • 學術研究
  • 傳統文化
  • 民間文化
  • 社會變遷
  • 學術批評
  • 現代性
  • 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現代民俗學檢討》以中國現代民俗學為例,對中國現代學術的學術生態以及學術模式展開討論。討論主要集中在學科定位、田野作業、人纔培養、研究範式、學術取嚮、理論與方法等幾個方麵,但在具體的考察中,《中國現代民俗學檢討》並未對以上諸方麵進行全麵梳理,而是從一些具體個案或現象齣發,由點及麵,條分縷析,試圖藉以管窺全豹,勾勒整個中國現代民俗學的現狀與走勢。作者試圖從行業民俗與科學哲學兩個視角切入,檢討中國現代民俗學的學科發展策略,討論其經驗與睏惑。這些經驗和睏惑既是中國現代民俗學的,許多方麵也是中國近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發展過程中所共同遭遇的。

著者簡介

施愛東

1968年生,理學學士,文學碩士、博士,先後任職於中山大學中文係、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工作站,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嚮為故事學、通俗小說研究、民俗學學術史。代錶性論文主要有《疊加單元:史詩可持續發展的結構機製》、《故事的無序生長及其最優策略》、《民間故事的記憶與重構》、《孟薑女故事的穩定性與自由度》、《英雄殺嫂》、《學術行業生態誌》等。

圖書目錄

小 引1
緒 論 中國現代學術的行業生態與行業民俗1
一 祖師崇拜:學術領袖的神威與功能1
二 薪火與香火:導師與學生的不對等互惠關係5
三 壽者仁:成功學者的成功秘訣10
四 學術推廣:圈內的口碑與圈外的宣傳13
五 學術創新:壓垮學者和學術的第三座大山16
六 學術版圖周圈論:中心嚮邊緣的學術傳遞20
七 圈子的形成:反抗舊秩序建立新秩序24
八 學科危機:研究範式的過度操作28
九 學術革命:重立一個“新”偶像30
第一章 早期民俗學者的學科認知37
一 中國現代民俗學的發生背景37
二 三份大相徑庭的工作計劃39
三 “民俗學”的提齣與西學的關係43
四 國學研究的興盛對民俗學的影響47
五 民俗學嚮人類學轉型的後果53
第二章 早期民俗學者的田野考察及其方法探索58
一 本土歌謠搜集者的田野實踐58
二 顧頡剛及其妙峰山香會調查61
三 中山大學民俗學會的田野睏惑64
四 對口傳文化搜集整理標準的理解67
五 辛樹幟、楊成誌的田野考察及其考察方法的嘗試69
第三章 當代民間文學田野作業的失策與對策76
一 學科發軔時期的田野要求77
二 文藝工作者的民間化79
三 不同文化背景成員之間的觀念分歧81
四 運動與普查:材料的搜集整理及其被使用85
五 “田野作業”對“采風活動”以及“搜集整理”的告彆89
六 理論假設:從既有文本齣發92
七 關於田野作業問題的學術論爭95
第四章 民間文學教材編寫與人纔培養的睏境102
一 民間文學專門人纔的躍進式培訓現象103
二 鍾編概論的睏惑與艱辛105
三 概論編寫熱的齣現與編寫工作的隨意性108
四 “概論思維”及其對學術産品“格式化”書寫方式的影響113
第五章 民俗學學術史的書寫規範118
一 《歌謠》周刊發刊詞“周作人說”的源流118
二 對“周作人說”的懷疑124
三 另一種可能127
四 用“規範性陳述”代替“描述性陳述”130
第六章 一則經典研究範式的迴顧與檢討132
一 顧頡剛故事學範式的確立與傳播132
二 顧頡剛故事學範式所遵循的遊戲規則136
三 曆史演進法的局限139
四 顧頡剛故事學範式的科學貢獻150
第七章 鍾敬文民俗學學科構想與經營策略158
一 學科定位:求取生存的經營策略159
二 研究對象:無須深入的意會知識163
三 學科體係:按我們確實知道的去演進167
四 不敢忘記其創始者的科學是個死掉的科學172
附 錄 鍾敬文學科構想與學術策略一覽錶174
第八章 學術運動對於常規科學的負麵影響188
一 “非遺”保護運動在學界的興起188
二 民俗學傢對“非遺”保護運動的學術支持190
三 “非遺”名錄的現實利益192
四 民俗學傢“參政”、“議政”的尷尬194
五 “非遺”保護運動對民俗學學科的傷害197
第九章 民俗學的學科界限與學術取嚮201
一 民俗學與人類學的區彆誰也說不清201
二 學科取嚮的多元化趨勢不可逆轉203
三 研究課題的選擇視個人利益而定205
四 學術共同體的劃分比學科劃分更清晰208
第十章 民俗研究的意義追問214
一 問題的提齣214
二 科學時代的遊戲規則215
三 科學追求的倫理拷問220
後 記22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看緒論部分《中國現代學術的行業生態與行業民俗》,可以給5星。又看瞭《早期民俗學者的學科認知》和《一則經典研究範式的迴顧與檢討》及其他部分章節,感覺降到4星吧。

评分

愛東老師真的很犀利,害的俺晚上做噩夢:一直寫錯巴莫老師的名字。。。o(╯□╰)o

评分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5688859.html

评分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5688859.html

评分

緒論以行業民俗的視角關照民俗學科(學術)本身,剛好讓我這個入門者對學科和學科史有瞭更全麵的認識。趙的博論比施的博論高明,顯然施的博後齣站報告又對前者結語後勁不足作瞭超越,是對過去學科發展的清算,也是對當下及未來學科發展的昭示。作者多次提及的“遊戲規則”論也同樣是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