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12.11–2008.8.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作家。1974年因叛国罪被捕,并被驱逐出境。 1994年回祖国。2007年,获得2006年度俄罗斯人文领域最高成就奖俄罗斯国家奖,受到普京接待。2008年3日在他莫斯科的 家中逝世。
《红轮》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最大的一部鸿篇巨制,也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篇幅最宏大、卷帙最浩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小说。这部描写俄国战争和苏共历史的史论-政治性小说,从1914年8月的一战开始,一直写到1916年的俄国民权运动、俄国资 产阶级二月革命、无产阶级十月革命、水兵叛乱,直至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构成了俄罗斯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重现了整个20世纪俄国和苏联的历史。
本次出版的《红轮》中文版第一卷《1914年8月》(第一二三部)主要描写革命前夕俄国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和一战爆发后与德国之间的战争经过,涉及了俄国以及欧洲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任务,作者极力把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现在读者眼前,用文学笔调一一对其作出自己的解释和评价,力求多方面、全方位、多方位反映历史现实,以此对实际发生的历史过程展开讲述,并在其中融会贯通了作者对俄国和西方、过去和现在种种思想文化传统的褒贬和取舍。
[俄]亚•索尔仁尼琴 著,《红轮》(第一卷),何茂正 等 译,2010年6月,98.00元。 《红轮》的写作可以说贯穿了索尔仁尼琴的一生。1937年他19岁时就开始构思,1965年才写完第一卷,一直到2008年他临终时也没有写完全部20卷。甚至连《红轮》这个总书名都是很后来才出现的。 ...
评分如果说《癌症楼》、《古拉格群岛》这样的作品构成了索尔仁尼琴对于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包括对于他亲历的时代的体察和思考,那么,《红轮》就是他基于现实,沿着历史长河向上游梳理的漫长旅程。从规模上,“鸿篇巨制”堪称对这部作品最恰当的概括,它的故事从一战前夕起,直到苏...
评分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3日 14:32 21世纪经济报道 《红轮》出版后一直争议不断,究其原因大概与其文学作品中浓厚的政治意味有关。政治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一个主题,但是政治对文学的巨大杀伤力我们也曾亲眼目睹。 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处境颇为尴尬...
评分索尔仁尼琴的《红轮》中文版第一卷上市了。 熟悉索尔仁尼琴的读者,都会记得他的名作《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古拉格群岛》等。但却有许多人并不知道,《红轮》才是索尔仁尼琴最重要的一部鸿篇巨制,也是文学史上篇幅最长、历史跨度最长的一部小说。 该书一共二十卷。...
镜中之镜,尘外之尘。
评分文学性太差了。
评分镜中之镜,尘外之尘。
评分翻译和编校都很烂,但还是应该看看的。
评分第一卷三部全看完。作者心很大,说实话,写得并不好,无论是从技巧还是从思想,从结构还是从文字,均是如此。索氏想写现代俄罗斯的全景图,并理出俄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但给予读者的却是一派的混乱。在书中,索氏仍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他崇尚着强权与强有力的人物,而对他所不喜之人竭尽丑化。先说这么多,有空再写第一卷书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