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斯坦贝克,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贝克的许多作品以美国的土地和人民为题材,刻画了富于同情心和人情味的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生活时世的广阔壮丽的图景。
《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的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贫苦农民乔德一家从风沙迷漫的俄克拉何马州平原流落到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谷地的悲惨故事,是一部美国现代农民的史诗。《愤怒的葡萄》因其历史性和重要性成为美国高中和大学文学课上的必读作品。1940年,它被好莱坞搬上银屏,亨利•方达主演,约翰•福特执导。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作家,曾获得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人鼠之间》(1937年)、曾经获得普利策奖的《愤怒的葡萄》(1939年)、《珍珠》(1947年)、《伊甸园东》(1955年)、和旅行记录《与查里一起旅行: 寻找美国》(1960年)。斯坦贝克的作品多描写大萧条时期的平民阶级及移民工人的生活,他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在生活中挣扎的人物,被认为是受了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他的故事和人物都是来自20世纪上半叶时真正存在的历史环境和事件。他的小说反映了他广泛的兴趣,比如海洋生物学,爵士乐,政治,哲学,历史和神话。
他的17部作品,包括《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珍珠》、《伊甸园东》等都曾被好莱坞搬上银幕,而斯坦贝克自己写的剧本也有相当的好评,他给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救生艇》写的剧本曾经在1945年得到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奖的提名。
这部小说真是充满了太多的不幸和太多的悲哀,以至于我读完后还久久不能释怀。 美国的农民原来也有这样的血泪史,我想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这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美国三、四年代的经济恐慌对农民来说真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而被迫...
评分该书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时期,书的内容比较容易读懂,书中刻画的三个主要人物比较成功,妈妈总是在最困难最糟糕的时候表现得镇定坚强,总能看到明天的希望,深刻地认识到穷人的路会越走越远,她是整个家庭的精神支柱,而且她特别理解别人,当怀孕的女儿抱怨家里坏...
评分首先,感谢韩寒。 没有韩少的《1988》,我可能永远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丁丁哥哥《愤怒的葡萄》。 哦,既然说到了,那就谈一会吧。 “他们想知道我哥哥都学了些什么,大学和技校有什么区别。我哥哥只拿出了两本书,一本《八月之光》 ,一本《愤怒的葡萄》,说,我的书单都有...
评分"这里有一种无处投诉的罪行。这里有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这里有一种绝大的失败,足以使我们一切的成就都垮台。……饥饿的人眼里闪着一股越来越强烈的怒火。愤怒的葡萄充塞着人们的心灵,在那里成长起来,结得沉甸甸的,准备着收获期的到临。" 小说讲述的是饥馑年代(美...
评分昨日读罢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一种哀伤的情绪环绕着我。 先人垦荒得到了土地;遇到灾荒,就向银行借款;还不上钱,土地变成与银行共有;再还不上,土地变成银行所有,他们成了银行的佃农;银行使用了拖拉机,他们从此没有了家;几十万人奔向宣传中的西部乐土---加利...
本质上还是可以归为流浪汉小说变体之一种,不过较之传统,少了前辈们的戏谑与教义(考虑到本书的主题,这也是理所当然),“冒险”也变成另一种控诉。斯坦贝克太擅长花式写惨了(非贬义),难以想象这会是《煎饼坪》作者的作品。风景描写与视角转换颇有点福克纳的感觉,这种反朝圣与美国梦碎的写法也算是先驱了。
评分人物刻画鲜明,细节描写入微,对汤姆和乔德夫人印象最深,汤姆有担当有尊严,乔德夫人俨然是全家的主心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韧坚强,守护一家人,结尾以罗莎夏用自己的乳汁去挽救一个饥饿将死的男人作结,饱受摧残风雨飘摇的一家人仿佛无可避免的走向了分离,与乔德夫人的初衷背道而驰,世道如此,努力的活着成为了最低要求,而他们的愿望与人鼠之间乔治和莱尼的愿景又何尝不是别无二致。
评分见识了什么才叫文笔,对细节的刻画和人物的描写,大师就是大师
评分大萧条时期农民视角的杰作 颇有雨果之风的悲悯和文笔,斯坦贝克是与贫苦人共情的大师 在愤怒和悲痛的土地上寻找一丝救赎和希望
评分与其说是左翼文学,不如说是人道文学,穷苦人的慈悲就像种子洒满大地,愤怒才不致绝望。最后一幕神来之笔,说是圣经故事也不为过。PS 一个冷知识,这版的译者胡仲持是《财新》胡舒立的外公,译笔有老派知识分子的那种温柔敦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