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

美丽新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 1894—1962)是一位多产的英国作家,共写作了50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他是生物学家的儿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他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尽管一次眼疾几乎让他视力全失,但在学习了盲文后,他逐步开始写作,先后创作了许多胎炙人口的小说,并在20年代成为一个明星人物,其中,1932年创作的《美丽新世界》让他名留青史。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作者:[英] 阿道司·赫胥黎
出品人:
页数:255
译者:王波
出版时间:2005-6
价格:2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6671805
丛书系列:重现经典
图书标签:
  • 反乌托邦 
  • 赫胥黎 
  • 小说 
  • 美丽新世界 
  • 英国 
  • 政治 
  • 外国文学 
  • 科幻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这部作品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

书中引用了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虚构的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会。这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 亡都受着控制的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这种统治甚至从基因和胎儿阶段就开始了。

这是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造、统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人们习惯于自己从事的任何工作,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极高的工作强度为幸福。因此,这是,一个快乐的社会,这种快乐还有别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学,催眠术被广泛用来校正人的思维,国家还发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药物让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爱情——性代替了爱,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最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你想要的我都给你,得不到的你永远都不想要。” 在未来的完美世界里,这就是最终的生存哲学。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被缩短为零:要么实现理想,要么从根本上扼杀欲望。如果这一切都是可行的,终极幸福炙手可得。没有失望,没有妄想,人成为社会机器中能可靠预测的元素,祥和、完...  

评分

评分

《读药》第115期:幸福和稳定的代价——解读《美丽新世界》 专题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115/ 如果没有人强迫,你为何如此生活——读《美丽新世界》 文/郝景芳(科幻作家)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  

评分

阿道司.赫胥黎在其经典著作《重返美丽新世界》的结尾里,简要地描述了实施“关于自由的教育”的必要性。或许由于赫胥黎对未来持悲观看法,这一终章给人的感觉是:自由价值的失败不可避免,其捍卫者所能做的,仅仅是拖延失败的来临,以及以“平静的良心”(欧里庇得斯语)拒绝在...  

评分

最初了解到《美丽新世界》,是在初中时读的《科幻世界》。后来读《娱乐至死》,波兹曼不止一次提到本书,促成了我对其阅读的机会。第一次阅读本书是在大学时代,距今也7、8年了。当时的震撼至今难忘,但也留下了诸多困惑和不解。在那时写下的书评最后,我曾写下一连串疑问: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是反乌托邦三部曲里最难看的一本,文笔差到死,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句子能让我内心轰然倒塌,完全没有“写作的作者与读者的合谋”那种感觉。你说写生物吧,又不足够科幻。总之是不喜欢。

评分

我们有选择不幸福的自由

评分

书里描绘的新世界其实还挺不错的,没有1984那么可怕。其实这也不算反乌托邦,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可能就会衍生出新的文明,于是会不理解之前人类的行为,无可厚非。看过这本书之后开始怀疑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是不是真的像我们一开始了解的那样

评分

读反乌托邦小说总是会头皮发麻,背后渗冷汗,特别是恍然意识到自己正半个身子陷入小说描述的那种沼泽里时。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就会发现,这本书比1984还可怕。

评分

没有想到自己会喜欢这本书。赫胥黎以一种简单利落的想象构造了一个内含他自己的思辨和倾向的未来社会,在最重要的层面上涉及性、阶级、艺术三个问题,以原始人和精英的观念对撞达成就了最后的反讽。刚好和最近的思路切合,一是当主体意识认为自己是幸福的时候,这种“幻象”到底可不可取?二是对存在的需求的本源性,即野蛮人代表的爱道德痛苦创造这些手段,真的不是人类的习惯性欲望而是必须么?福柯所说的,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支配的根源是什么?这个根源真的是不可消灭的么?美丽新世界构造了同理想人物不一样的另一些以“完全不畏惧死亡”的方式“完全不需要存在”的人。并且,在这里他们对野蛮的理解也存在阶级性,即只有最少数的高智商人群能产生反叛的动机,这种精英化在这里面临着绝对正确化的荒诞。归根到底,我们不知道什么才是最本质和最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