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焦中國畫

對焦中國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羅淑敏
出品人:
頁數:163 页
译者:
出版時間:2010-05-01
價格:2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339807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藝術
  • 國畫
  • 美術
  • 美術史
  • 文化
  • 中國
  • 繪畫
  • 藝術史
  • 中國畫
  • 繪畫藝術
  • 傳統美學
  • 水墨技法
  • 文化傳承
  • 藝術鑒賞
  • 畫傢創作
  • 東方藝術
  • 書畫賞析
  • 藝術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羅淑敏身為藝術教授,多年教學經驗下深明學生“輕國畫、重西畫”之因由,遂寫下本書,深入淺齣地解說閱讀國畫的六大方法,並輔以大量中西畫作比較,讓讀者對準焦點,進一步瞭解兩者間之分彆與欣賞角度之差異。

隨著羅淑敏領航的這趟國畫之旅,讀者將逐步瞭解國畫的承傳概念,各種寫意筆墨及留白構圖,及閱讀手捲與人物畫之關鍵事項。此書本身就是一副畫論式手捲——層層拆解有關閱讀中國畫的竅門,由此輕鬆地進入中國藝術乃至中國文化的殿堂。

著者簡介

羅淑敏,現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哲學係,1980年代初追隨已故嶺南派大師楊善深習畫,對中西繪畫的發展充滿好奇。1990年到香港大學藝術係修讀藝術史。1998年得其時仍在該係任教的萬青力教授指導,進行有關20世紀中國繪畫史的研究,博士論文則探討張大韆的藝術與20世紀中國繪畫發展的關係。2005年嶺南大學哲學係開設一個全新的視覺藝術課程(visual studio),羅淑敏獲聘至今,負責教授中西藝術史、藝術與社會文化相關的課程。

圖書目錄


對準焦看畫中意
第一章 創新與承傳
破舊立新的西畫
創新非衡量國畫的尺
承先啓後的轉化
臨摹之必要
仿古人之風範
從皴法看師承與求變
宋代畫院開拓的花鳥傳統
文人畫傢的墨色花鳥
第二章 寫真與寫意
寫真與寫意之追求
工藝與藝術之分野
形似與神似之畫論
中西方寫真有異
寫真與寫意
山水畫不是風景畫
不求現場感的山水畫
中西畫的散點透視法
山水畫的宏觀角度
三遠透視法
寫意與畫外之音
第三章 人物畫不是肖像畫
彆具一格的人物畫
沒有個人特徵的人物
拒絕個人主義畫像
國畫社會學
形似不若神似
第四章 留白,空靈的構圖
從細節到留白
抽象以言誌
虛中有實 白而不空
受西畫衝擊下的留白
立軸式構圖
第五章 抽象的筆墨
不容忽視的筆墨
中國毛筆的結構
駕馭筆墨的技巧
畫象以外的理想世界
用筆之精準
用墨之通暢
氣韻生動 筆斷而情不斷
第六章 手捲的獨特旅程
手捲的形式美學
閱讀手捲要訣
遊離透視法
外在景緻 心靈載體
後記 傳統與現代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插图中误将任熊的自画像当任伯年的,吴昌硕当的是安东县令不是东安县令,常识不清,这还了得!插图中误将任熊的自画像当任伯年的,吴昌硕当的是安东县令不是东安县令,常识不清,这还了得!插图中误将任熊的自画像当任伯年的,吴昌硕当的是安东县令不是东安县令,常识不清,这...  

評分

罗淑敏教授以西方油画作为中国画的对照,确实让人一下子领略到国画的精彩之处。国画秉承了中国文人一贯的艺术观:事物本身不是重点,事物的神韵以及画家想表达的“托物言志”“以画传情”才是重点。在西方油画追求“照相机”的写实效果,通过光线明暗、色彩对比反映人物内心或...  

評分

罗淑敏教授以西方油画作为中国画的对照,确实让人一下子领略到国画的精彩之处。国画秉承了中国文人一贯的艺术观:事物本身不是重点,事物的神韵以及画家想表达的“托物言志”“以画传情”才是重点。在西方油画追求“照相机”的写实效果,通过光线明暗、色彩对比反映人物内心或...  

評分

插图中误将任熊的自画像当任伯年的,吴昌硕当的是安东县令不是东安县令,常识不清,这还了得!插图中误将任熊的自画像当任伯年的,吴昌硕当的是安东县令不是东安县令,常识不清,这还了得!插图中误将任熊的自画像当任伯年的,吴昌硕当的是安东县令不是东安县令,常识不清,这...  

評分

通过作者不偏不倚地把西洋画和中国画的作画的出发点和技巧等拿来比较,读者不但可以对中国画增加一定的基本知识,也可以侧面了解西洋画方方面面。 这首先是一本引导人们以适当的心态和视角鉴赏中国画的书,另一方面又称得上是一本简略的中西方艺术发展史,此外还包含了作者的...

用戶評價

评分

圖片太差,嚴重影響對國畫的好感度

评分

比較研究自然很重要,隻是書中作者用文藝復興時期的肖像畫和唐代人物畫作比較(兩個時代相差數百年),如果不說齣如此比較的依據是什麼,那麼我實在是難以接受諸如中國人物畫的一貫的呆闆、韆篇一律這樣誇張的結論。鑒於閱讀經驗有限,隻有些不太精確的反例供參考,有一組明代江南士子的人物畫,其逼真程度就已經達到令人驚嘆的程度,按照作者的邏輯,這些士子像豈不是應該都一個樣?此外,明成祖硃棣的官定肖像也被學者認為盡管姿態僵硬,卻也從麵容中齣色地反映瞭這位帝王的雄纔大略,特彆是他強硬的性格更是顯露無疑,而這幅肖像的完成時間不會晚於15世紀20年代,可是作者提到的什麼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都已經是17世紀的事情瞭。怎麼著都想不通,實在不知道書中所謂中國畫傢忽視人物性格之類的荒唐慣例是怎麼得齣來的。

评分

內容不深奧但是生動易懂,排版易於閱讀,入門佳作。

评分

很一般

评分

這本書和清華某教授的美術十五講也不知誰抄誰的,連舉的例子都一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