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西方学术界还是中国的世界史领域,十字军东征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论证其起因、进程以及对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骑士品格的塑造等方面的文章很多,但绝大部分作者都是着眼于欧洲问题。《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彭广恺译,河中文化实业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则是从阿拉伯人的视野中追寻这一历史事件。本书作者阿敏·马洛夫(Amin Maalouf)是一位原籍黎巴嫩的阿拉伯作家,他本人又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基督教徒,少年时代就读于贝鲁特的耶稣会学校,20世纪70年代中期亲眼目睹了黎巴嫩内战之后,为摆脱政治动乱与同胞相残的苦痛而移居法国,在一家法语杂志做编辑、主编。阿敏·马洛夫著述丰富,很快成长为闻名世界的中东问题专家。《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称得上是他的成名之作。独特的身世使阿敏·马洛夫对阿拉伯人深怀手足之情,对基督教又没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因此,他的书深得厚爱。20多年来无论是在穆斯林世界还是西方读者群中都经久不衰,新版本不断出现,并且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该书初版于1983年,是作者移居法国5年以后,他痛心地感受到了在欧洲“没有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述十字军东征的故事”,
耶路撒冷。这里是人类最早走出非洲的地方。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如果把欧、亚、非大陆比作“三叶草”的话,耶路撒冷就是整个已知世界的中心。 公元1000年前后,整个文明世界依然动荡不安。 在东方的大陆上,北宋和北方的辽国经过一系列...
评分法蘭克人發動第一次十字軍之時,正值塞爾柱突厥軍人瓜分阿拔斯王朝領土之際,這些突厥軍頭互相傾軋,狗咬狗骨,讓基督教世界有機可乘…… 作者寫阿拉伯人的反抗寫得令讀者很感動,但更有價值的是作者引用了不少伊斯蘭史家的記載,如伊本‧阿‧卡蘭尼西(ibn al-Qalanisi)、...
评分中东,位于亚洲、欧洲、非洲交汇处的这一片土地,似乎在历史上一直都属于热点区域,很难平静下来。这片区域是三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其中耶路撒冷更是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这一片区域的所谓不平静,更多的时候也是基于宗教冲突的因素。比如历史...
评分耶路撒冷。这里是人类最早走出非洲的地方。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如果把欧、亚、非大陆比作“三叶草”的话,耶路撒冷就是整个已知世界的中心。 公元1000年前后,整个文明世界依然动荡不安。 在东方的大陆上,北宋和北方的辽国经过一系列...
评分其实“阿拉伯人眼中”,也就是那几个被反复提及的阿拉伯史家和诗人,可引用的资源也并不多,马卢夫还得回头用西方的十字军史来作整体的拼接,可见历史写作一向更多是胜利者的自我表扬,而失败者的创痛感常常压倒记载历史的欲望——有什么比忘却更能疗伤呢?好在这200年,伊斯兰世界还有强大的萨拉丁和马穆鲁克奴隶王朝的荣光。另外,看着十字军初起时常以数百法兰克重甲骑士在成千上万突厥骑兵中横冲直撞所向无敌,简直是几百年后西方殖民者在诸如鸦片战争中的表现的预演。
评分这个黎巴嫩人写的真挺有意思的。
评分文艺色彩太重
评分原书胜在观点而非史料——毕竟就那么多。即使论中文,希提《阿拉伯通史》里,马坚也都已经译过了。此书译文大陆人也读得蛮顺~~
评分文艺色彩太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