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語境描寫論綱

翻譯語境描寫論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清華大學齣版社
作者:李運興
出品人:
頁數:315
译者:
出版時間:2010-3
價格:34.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2218517
叢書系列:翻譯與跨學科學術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英語翻譯
  • 翻譯與跨學科學術研究叢書
  • 翻譯
  • 已存
  • 翻譯理論
  • 語境學
  • 描寫學
  • 對比語言學
  • 文化研究
  • 翻譯研究
  • 語言學
  • 文學翻譯
  • 功能對等
  • 修辭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具體介紹瞭基於經驗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三個範疇的翻譯語境描寫體係,共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從“模式-途徑”和“語境張力”兩個視角對50餘年來現代翻譯理論的發展進行梳理,集中對語言學途徑進行反思,揭示翻譯研究中跨學科移植的規律,探討語言學途徑的發展路徑。下編基於上述對翻譯研究發展史的認識,藉鑒Verschueren的“語境順應論”模式、Halliday的“語言元功能”等語用學、語言學概念,提齣翻譯語境模式,並以平行語料為例證,力圖建立以“語用-功能”為框架的翻譯語境描寫提綱。

著者簡介

李運興,天津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所長、外國語學院教授、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編委,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客座教授,曾任天津電視颱國際部譯審。

主要著述有《英漢語篇翻譯》、《語篇翻譯引論》、《漢英翻譯教程》等。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錶論文40餘篇,另有譯著100多萬字。

緻力於將語用學、功能語言學等語言學領域的相關理論模式植入翻譯研究及教學,力求在翻譯研究的“經驗—描寫”和“曆史—闡釋”兩大範式間建立互動界麵,促進翻譯研究學科的整體發展。

圖書目錄

上編 翻譯研究的語言學途徑
第一章 語言學途徑的反思3
1.1 概說3
1.2 “模式-途徑”框架4
1.2.1 翻譯研究模式和理論移植途徑4
1.2.2 三大途徑和兩大流派6
1.2.3 對兩大流派關係的認識9
1.3 “語境張力”框架15
1.3.1 “語境張力”概念15
1.3.2 各學派發展中的語境張力體現17
1.3.3 語境張力下各學派的相對位置25
1.3.4 語境張力的啓示27
第二章 語言學途徑的發展33
2.1 引言33
2.2 語言學途徑作為一種工具範式34
2.3 語言學途徑作為一種學術話語38
2.4 語言學途徑的發展44
2.4.1 語言學途徑發展的供體理論44
2.4.2 語言學途徑的語境轉嚮55
第三章 語言學途徑的語境觀——翻譯語境62
3.1 引言62
3.2 語境的前理論概念(the pre-theoretical concept of context)——上下文64
3.3 翻譯研究中的語境觀65
3.4 本書要建立的語境模式——語境視野模式70
3.4.1 譯者的語境視野70
3.4.2 翻譯研究者的語境視野73
3.4.3 語境視野模式中的“心理情景”和“語言框架”77
3.5 對翻譯研究的啓示80
3.5.1 方法論上的啓示——翻譯研究者視野中的諸關係80
3.5.2 認識論上的啓示——翻譯語境的屬性85
第四章 語言學途徑的研究方法93
4.1 引言93
4.2 注意研究跨學科理論移植規律93
4.3 描寫和對比99
4.4 描寫研究的程序101
4.5 語篇描寫是語境研究的根本 103
4.6 對語料庫建設的思考 107
4.7 研究者的立場110
下編 翻譯語境描寫綱要
第五章 經驗意義描寫117
5.1 概說117
5.2 經驗意義118
5.2.1 經驗意義潛勢以及經驗意義的謀議和重構 118
5.2.2 經驗意義的解構和作者的經驗 125
5.2.3 譯者經驗在翻譯中的作用 129
5.2.4 小結和假設135
5.3 視角136
5.3.1 概說136
5.3.2 敘述視角137
5.3.3 時空視角143
5.3.4 小結和假設 148
5.4 詞語149
5.4.1 詞語的種類149
5.4.2 概念性經驗150
5.4.3 感知性經驗153
5.4.4 事件性經驗和關係性經驗——及物過程 154
5.4.5 小結和假設164
5.5 名物化164
5.5.1 什麼是名物化164
5.5.2 “名詞1+of+名詞2”和“修飾語+中心詞”結構166
5.5.3 去名物化過程是心理過程170
5.5.4 小結和假設171
第六章 人際意義描寫172
6.1 概說 172
6.2 互動語旨174
6.2.1 作者的呈現度174
6.2.2 譯者的可見性182
6.2.3 感染力(pathos appeals) 187
6.2.4 語言變體191
6.2.5 小結和假設197
6.3 功能語旨198
6.3.1 交際意圖199
6.3.2 話語特徵212
6.3.3 小結和假設215
第七章 語篇意義描寫217
7.1 概說217
7.2 語義重復鏈218
7.2.1 銜接的實質是重復218
7.2.2 語義重復的種類221
7.2.3 小結和假設226
7.3 心理情景和語言框架226
7.3.1 概說226
7.3.2 情景成分隱化和語言框架227
7.3.3 高情景框架和低情景框架234
7.3.4 漢語高情景框架給譯者的自由(translator's license)和責任235
7.3.5 小結和假設241
7.4 互文性242
7.4.1 互文性的含義242
7.4.2 語篇間的互文關係246
7.4.3 小結和假設251
7.5 連貫252
7.5.1 概說252
7.5.2 連貫的心理屬性254
7.5.3 連貫的語篇屬性260
7.5.4 小結和假設268
結語270
8.1 對本書的總結270
8.2 翻譯研究的學科間性276
8.2.1 翻譯研究的學科間性276
8.2.2 學科間性視閾下的現代翻譯研究“示意圖”278
8.2.3 理論研究諸範疇279
8.2.4 理論研究諸範疇所體現的以植入式為主導的學科間性關係--首要關係284
8.2.5 應用研究諸範疇288
8.2.6 應用研究諸範疇所體現的以閤作式為主導的學科間性關係--次要關係294
8.2.7 小結295
後記296
參考文獻29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