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六朝詩學

佛教與六朝詩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科
作者:劉艷芬
出品人:
頁數:291
译者:
出版時間:2009-8
價格:2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0048037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學批評
  • 佛教文學
  • 佛教
  • 六朝詩歌
  • 詩學
  • 文學史
  • 宗教文學
  • 中國古典文學
  • 文化研究
  • 佛教文化
  • 文學批評
  • 六朝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佛教與六朝詩學》從四個方麵分析論證瞭瞭佛教對六朝詩學主體的影響過程,考察瞭佛教對士族文人思維方式、詩人人生觀和審美觀、詩論傢詩學觀念和詩論方法的影響,揭示瞭佛教對詩學主體思想産生的一係列連鎖反應,描述齣佛教思想滲嚮六朝詩學的軌跡;以意象研究為切入點,藉鑒瞭文學史研究注重文獻史料的傳統,以佛教和六朝詩學的豐富資料為基礎,運用瞭文藝學的理論研究方法,揭示齣佛教對詩歌創作實踐和文本的滲透;研究瞭“色”、“空”、“神”等佛教重要範疇對六朝詩學的影響,以點帶麵,論證瞭佛教範疇對六朝詩學的影響和滲透;探討瞭佛教思想對“韻”、“律”、“味”等六朝詩學範疇的影響和催生作用。總之,本論文運用比較研究和影響研究的方法,從多個方麵分析論證瞭佛教對六朝詩學的影響原因、影響方式和影響途徑,描述齣佛教影響六朝詩學的過程和錶現,揭示齣瞭其影響結果。

著者簡介

劉艷芬,1969年生,濟南大學文學院教師,文學博士,副教授,現為山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有多年從事文藝學學術科研的經曆,近年來主持科研項目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六朝詩學與佛教關係研究”(08JC751019)、山東省文化廳藝術科學重點課題“中國佛教詩歌藝術研究”(20080099)、濟南大學社科基金重點研究項目“意境說文化蘊涵研究”(X0701,已結題)和濟南大學社科基金項目“美學與宗教的關係及其功能研究”(X04005,已結題)。 先後在宗教學研究、社會科學輯刊、青海社會科學、西北師範大學學報、內濛古社會科學、社會科學傢等國內重要刊物上發錶論文20餘篇,多次被引用、評述和轉載,其中8篇發錶在CSSCI來源期刊上,3篇為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8篇為他人論文評述。

圖書目錄

序一序二導論 一 研究現狀綜述 二 本書論旨及研究意義 三 本書主要內容與創新之處第一章 文化背景概述 第一節 六朝佛教發展脈絡及玄佛關係  一 六朝佛教發展脈絡  二 六朝佛教與玄學的關係 第二節 六朝詩學簡論  一 中國文論背景下的“詩學”概念選用  二 六朝詩學主體和創作實踐概述  三 六朝詩學理論的特徵第二章 佛教與六朝詩學主體 第一節 佛教與六朝士族文人思維方式  一 思維方式走嚮開放和包容  二 思維方式趨於辯證和摺衷  三 思維方式凸顯直觀和超越 第二節 佛教與六朝詩人的人生觀和審美觀  一 佛教與王羲之的改信佛、尚簡淡  二 佛教與陶淵明的求超然、主淡泊  三 佛教與謝靈運的探性靈、尚清麗  四 佛教與顔延之的趨內斂、求華美  五 佛教與江淹的巧退隱、尚奇異  六 佛教與蕭衍的尚勤修、好香艷 第三節 佛教與六朝詩論傢詩學觀及研究方法  一 佛教般若學思想的觸動:陸機的《文賦》  二 佛教思想的滋養:劉勰的《文心雕龍》  三 佛性論思想的悄然滲透:鍾嶸的“直尋”說 本章小結第三章 佛教意象與六朝詩歌意象 第一節 詩歌意象與佛教意象關係略論  一 宗教與審美:意象形成發展的兩條途徑和兩種含義  二 詩歌意象與佛教意象的特徵比較  三 從意象的層次看詩歌意象與佛教意象之關係 第二節 佛教“鏡”意象意蘊及其對六朝詩學的影響  一 空:六朝佛教鏡意象的核心意蘊  二 六朝時佛教鏡意象與其他鏡意象的意蘊內涵比較 三 六朝佛教鏡意象意蘊內涵對詩學的影響 第三節 佛教“蓮花”意象及其在六朝詩賦中的意義嬗變 一 聖潔、靈異:佛教蓮花意象意蘊 二 魏晉詩賦蓮花意象“靈異”性的凸顯 三 南朝詩歌蓮花意象的意義嬗變及佛教的影響 第四節 佛教“水”意象意蘊及其對六朝詩學的影響 一 生死流轉:六朝佛教水意象的核心意蘊 二 六朝佛教水意象意蘊的獨特性 三 六朝佛教水意象意蘊對詩學的影響 第五節 佛教“月”意象意蘊及其對六朝詩學的影響 一 人生空幻:六朝佛教月意象的核心意蘊 二 佛教月意象意蘊對六朝詩歌月意象的影響 本章小結第四章 佛教範疇與六朝詩學 第一節 佛教“空”範疇對六朝詩學的影響 一 佛教“空”範疇的基本內涵 二 佛道融通:美學“空”範疇的誕生 三 佛教“空”範疇與六朝詩學 第二節 佛教“色”範疇對六朝詩學的影響 一 佛教“色”範疇的基本內涵 二 麗清並舉:色空觀對六朝美學的影響 三 佛教“色”範疇與六朝詩學 第三節 佛教“神”範疇對六朝詩學的影響 一 佛教“神”範疇的基本內涵 二 佛教“神”範疇對六朝美學的影響 三 佛教“神”範疇與六朝詩學 本章小結第五章 佛教與六朝詩學範疇 第一節 佛教與六朝詩學“韻”範疇 一 佛教對美學“韻”範疇的影響 二 佛教對六朝詩學“韻”範疇的影響 第二節 佛教與六朝詩學“律”範疇 一 佛教與魏晉詩學聲律問題 二 佛經傳譯誦讀與南朝詩歌聲律美的理論 三 佛教與南朝詩學格律論 第三節 佛教與六朝詩學“味”範疇 一 中國本土文化之“味”範疇 二 佛教“味”範疇 三 佛教與六朝詩學“味”範疇 本章小結結語 一 本書對於中國古典詩學研究的意義 二 本書對於中國當代詩學建構的意義主要參考文獻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大國學基金會於2010年6月16日捐贈

评分

大國學基金會於2010年6月16日捐贈

评分

大國學基金會於2010年6月16日捐贈

评分

有亮點

评分

大國學基金會於2010年6月16日捐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