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賓》是波伏瓦的第一部小說。當波伏瓦在文學創作上感到一籌莫展時,薩特對她說,為什麼她不把自己寫進作品裏呢。於是她受到啓發,創作瞭《女賓》。在小說中,她不僅寫瞭自己,而且還有她的終生伴侶薩特,以及他們的朋友奧爾嘉。此書一經齣版,就引起瞭廣泛的注意和評論,奠定瞭波伏瓦在法國文壇上的地位。它所描寫的戀人模式,波伏瓦用一生的時間身體力行,並為此飽受詬病。優雅的弗朗索瓦絲,年輕刻薄的格紮維挨爾,以及愛著這兩個女人的皮埃爾,試圖在三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三重奏,“三個竭盡全力彼此相愛的人更加多彩多姿……”三重奏卻演變為“三角戀愛”,嫉妒叢生,處處隱藏著猜忌與荒唐。維護格紮維埃爾卻又飽受其摺磨的弗朗索瓦絲,終於做齣瞭決定。
西濛娜·德·波伏瓦(1908-1986),法國哲學傢、作傢、女性主義者。
1908年生於法國巴黎,1929年獲得巴黎大學哲學學位,並通過法國哲學教師資格考試。1945年與讓-保羅·薩特共同創辦《現代》雜誌,緻力於推介存在主義觀點。1949年齣版論著《第二性》,引起極大反響,成為女性主義的經典。1954年憑小說《名士風流》獲龔古爾文學奬。
冲着王安忆的书评去的,也正看完那本揭露萨特和波伏娃的《萨特,波伏娃和我》,想要从另一个当事人的角度看看波伏娃如何来评论这种理想化的三人恋爱。 看书以前,以为波伏娃的确是女权主义的先驱,可以摈弃一切私人感情,完全奉献自己去分享自己的爱人并且爱另一个同性,以...
評分《女宾》是法国作家西蒙娜·波伏娃的处女作。小说故事的原型是萨特、波伏娃以及波伏娃的学生奥尔加小姑娘之间的一段“三人组合”的感情经历。小说中,这段三人的感情经历则是围绕皮埃尔、弗朗索瓦丝与格扎维埃尔展开的。 弗朗索瓦丝是一位特别的女性。她的特别植根女性...
評分1929年春天,巴黎高师。高挑优雅的波伏瓦被萨特与其同伴遇上,时年20岁,正值芳华。通过好友马耶,萨特向这朵法兰西百合献媚,送她智慧漫画、交流《社会契约论》、玩日本台球、喝鸡尾酒、唱歌并且一同思考。“从今以后,我将负责保护你”,萨特对波伏瓦说,掷地有声。...
評分1929年春天,巴黎高师。高挑优雅的波伏瓦被萨特与其同伴遇上,时年20岁,正值芳华。通过好友马耶,萨特向这朵法兰西百合献媚,送她智慧漫画、交流《社会契约论》、玩日本台球、喝鸡尾酒、唱歌并且一同思考。“从今以后,我将负责保护你”,萨特对波伏瓦说,掷地有声。...
評分就是从这本书开始,我迷上了她 因为她的那些微小的感觉,那些话语,那些想法,我全都能感同身受 那真是一种美妙的感觉。可能知己,也就如此吧。
愛情的本質是嫉妒
评分偏差的三角戀→爭取平等的鬥爭→偶然的個體相契→有節製的隔膜→存在先於本質→“生活,就是人變老,僅此而已”
评分也許,波伏娃真的希望自己從未遇見過薩特。
评分也許,波伏娃真的希望自己從未遇見過薩特。
评分弗朗索瓦絲是一個感情太濃烈,卻又過分聰明過分理智的女人,因此無時無刻不在自我矛盾與自我求證之中。波伏娃對於細微情感的描寫幾乎是淋灕盡緻的,敏感之人的分毫起伏都有如潮湧,在充滿邏輯與解構的敘述語言下,一秒前的風和日麗與一秒後的驚濤駭浪就像按下慢播的電影畫麵般一幀一幀閃過眼前。就人對自我情緒與行為的掌控力,薩特和波伏娃恐怕是再堅定不過的篤信者,他們對於這種“自製産生自由”的實驗性實踐絕對是超越倫理、社會、哲學範疇的。皮埃爾的形象與薩特幾乎是毫無齣入瞭,但小說永遠不存在絕對現實。我仍然好奇,波伏娃在弗朗索瓦絲中映射瞭多少的自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