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波伏瓦 法国 小说 法国文学 波伏娃 女性 女权主义 外国文学
发表于2025-02-08
女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女宾》是波伏瓦的第一部小说。当波伏瓦在文学创作上感到一筹莫展时,萨特对她说,为什么她不把自己写进作品里呢。于是她受到启发,创作了《女宾》。在小说中,她不仅写了自己,而且还有她的终生伴侣萨特,以及他们的朋友奥尔嘉。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评论,奠定了波伏瓦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它所描写的恋人模式,波伏瓦用一生的时间身体力行,并为此饱受诟病。优雅的弗朗索瓦丝,年轻刻薄的格扎维挨尔,以及爱着这两个女人的皮埃尔,试图在三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三重奏,“三个竭尽全力彼此相爱的人更加多彩多姿……”三重奏却演变为“三角恋爱”,嫉妒丛生,处处隐藏着猜忌与荒唐。维护格扎维埃尔却又饱受其折磨的弗朗索瓦丝,终于做出了决定。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
1908年生于法国巴黎,1929年获得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论著《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萨特 波伏娃的爱情很吸引人
评分翻译有点烂
评分本书影射出的痛苦的波伏娃不正是对女权主义的暗隐的讽刺?她毕生都在追逐与爱情共存的自由,然而她与萨特的表面光辉的感情正是她所有不自由的根源。她能够通过纸笔把萨特讥诮一番,对他却始终是有情的。
评分波伏娃对情感变化的把握真是细腻,看的时候会心疼。三人行应该保持一种无人需做出牺牲的平衡爱情状态。但人性本就自私,一旦有一方对一方产生了狭隘而诱惑的占有欲,剩下的那个必然因排他性成为无路可退的受害者,一种良性稳定的关系也就会变得动荡卑鄙,太难维持了。L'invitée几近无耻的天真带来会传染会溃烂的嫉恨,死局。为扮演一个大度温驯的女子弗朗索瓦丝憋屈了整本书,最后四页释放恨意的大黑化行为太痛快了。
评分弗朗索瓦丝是一个感情太浓烈,却又过分聪明过分理智的女人,因此无时无刻不在自我矛盾与自我求证之中。波伏娃对于细微情感的描写几乎是淋漓尽致的,敏感之人的分毫起伏都有如潮涌,在充满逻辑与解构的叙述语言下,一秒前的风和日丽与一秒后的惊涛骇浪就像按下慢播的电影画面般一帧一帧闪过眼前。就人对自我情绪与行为的掌控力,萨特和波伏娃恐怕是再坚定不过的笃信者,他们对于这种“自制产生自由”的实验性实践绝对是超越伦理、社会、哲学范畴的。皮埃尔的形象与萨特几乎是毫无出入了,但小说永远不存在绝对现实。我仍然好奇,波伏娃在弗朗索瓦丝中映射了多少的自己……
就是从这本书开始,我迷上了她 因为她的那些微小的感觉,那些话语,那些想法,我全都能感同身受 那真是一种美妙的感觉。可能知己,也就如此吧。
评分不止一次听人说起,羡慕且神往着萨特和波伏瓦的和谐关系。也不止一次看到女权主义者和女权主义爱好者提出的种种异议,比如单从“萨特-波伏瓦”这样的名称排序上就能看出二人主次有别。不过这样的细节大约只有重礼乐的国人才会注意到,在外文资料里看到的经常会是“波伏瓦-萨特...
评分一直对波伏娃和萨特的爱情充满好奇,也从一开始就直到波伏娃在这份感情中的抓狂和失望。后来听说《女宾》是她的自传小说,她在书中把萨特的情人写死了,遂买来看看——那个时候我也在经历不好的事情。最近看完这本书,唏嘘不已。 面对皮埃尔反反复复与她人的爱情,佛朗索瓦斯一...
评分提起波伏娃,就在写下上述标题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近二十年前初读其回忆录时的情形:那是一册名为《西蒙·波娃回忆录(第一卷)》的平装本,比后来我在图书馆见到的煌煌八大卷的精装本,显然要简陋得多。事实上,当我在离家仅几步之遥的小书店见到它时,并不...
评分半自传的小说,3P或3人行模式实践的失败。有点冗长,个别细节又优美,记住了那个特别的结局。这本书表明波娃人品很有点问题,萨特一样,成功成名的欲望,他们关注世界并不是因为有多少爱和正义感,本质是想证明他们有洞察世界影响世界的能力,一种自我陶醉。与他们有交集的人不...
女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