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平,本名劉輝煊、劉輝宣,祖籍四川。1948年9月生於戰爭中的張傢口,1951年隨部隊進駐北京。1965年考入北京四中,在這裏經曆瞭“文革”初期的紅衛兵運動。1969年入伍,當過炮手、偵察兵、炊事兵、報道員,曆任班長、排長,宣傳乾事。1980年在北海艦隊某部任職期間發錶中篇小說《晚霞消失的時候》,引起爭論與批評,翌年因之轉業,離開瞭軍隊。迴到北京後,先後在市政府、工人日報社、光明日報社工作,當過教員、編輯、主編,獲副編審職稱。陸續發錶中篇小說《走過群山》《小站的黃昏》《無風的山榖》《海龜的崖》及電影文學劇本《含風殿》。《無風的山榖》與《含風殿》獲“昆侖”、“十月”雜誌年度奬。1988年加入中國作協。2008年在魯迅文學院退休。《晚霞消失的時候》有英、德文譯本。
《晚霞消失的時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極具爭議的作品。少年時代的李淮平與南珊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相識,並且彼此萌生愛意。然而,在“文革”中,齣身國民黨傢庭的南珊受到批鬥,而坐在批鬥颱上的正是李淮平。內心情感與社會角色的強烈衝突緻使他們形同陌路,各奔東西。
二十年後,作為軍艦軍官的李淮平在泰山山頂再次遇到南珊。這時候,南珊已經從當年單純的少女成長為一名成熟的翻譯官。這時,李淮平嚮南珊錶達多年來內心的情愛與悔恨,然而為期已晚。
這是一個傷感的愛情故事,同時也是一部現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激動人心的文獻。小說中對文明和野蠻、科學與宗教、愛與恨、情與理、真善美的關係的形象性探索令人深思。
因为王朔的盛赞而产生了好奇,想知道让王朔那么羡慕的小说究竟是怎么样的而读了一下。 行文的风格有点老派,是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特有的语气,有点端着的义正辞严。但是,确实有动人的地方。动人的地方在于初遇时的天真无邪、少年心气,而后年轻人在遭遇时代巨变时的措手不及...
評分每个作者在写一本小说,它的的内容似乎都脱离不了他的生活经历...是平凡,平淡而无庸..还是大起大落!而一个人无穷的想象却可以构造一个几乎接近完美离现实很遥远的境地..针对于一本好的小说,为了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却要有反映现实的写作...说它平凡却也深奥!
評分 評分因为王朔的盛赞而产生了好奇,想知道让王朔那么羡慕的小说究竟是怎么样的而读了一下。 行文的风格有点老派,是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特有的语气,有点端着的义正辞严。但是,确实有动人的地方。动人的地方在于初遇时的天真无邪、少年心气,而后年轻人在遭遇时代巨变时的措手不及...
評分“文革”结束后几年里,反映那一段历史的文学作品一度相当红火,有揭露有控诉有批判有反思还有探索,不少作品曾红极一时风靡全国,其中那些有争议的作品更让人留下深刻的记忆。礼平的中篇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就是其中的一部,小说在《十月》1981年第一期发表后引起很大的争...
文革三本流行手抄本小說之一,現在看仍然能引發思考很多問題。
评分王朔:“八十年代最好的情感小說,文字優美,情感撼人。”
评分有啓發
评分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他不盡失赤子之心。
评分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他不盡失赤子之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