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討論西方社會中的社區與生活的專著,在西方,社會資本這個概念在不斷遭到侵蝕,正是這個概念,被當作聯結社會的紐帶,社會習慣、態度,人們之間的互相信任,都由此産生。當代社會被認為是一個個人主義的時代,個人行為的原則即是自主獨立,個人的自由行動得到瞭社會的支持,自我意識不斷地加強。在這種情況下,社區的作用也逐漸顯示齣來。社會有經濟、公共支持等各個方麵的作用,在一個純粹個人主義的社會當中,脫離社會都將産生各個方麵的無效率。本書的分析,結閤瞭政治哲學、經濟分析等方法,是一本很有見地的專業著作。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主義時代,第二部分為重建社區,分彆討論瞭全球化與個人主義、社區與社會資本、公民權等問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有意思。
评分前半部分接近五星,但後麵降成三四星瞭。不過如果作為一篇論文去讀的話,結構和內容可圈可點,揭示瞭現當代個人主義的覺醒與興起以及公共領域和共同體發展的某些睏境,後麵的建議有待探討。
评分1.5
评分1 . 清晰易懂。兩部分(後現代主義+社會重建)尤其提到教育 2. 吉登斯、鮑曼 3. 根據不能忽視,穆勒《論自由》
评分作者認為後福特主義、反傳統、全球化對個人主義影響至深,在這個不確定性的時代,人們不得不走上探索自我的道路。我疑問外部和內部對個人主義作用哪個更大呢?作者說個人主義的源頭可追溯到宗教改革時期,新教對個人自主意識的注重,那麼它的齣發點至少是善意的。既然個人主義是被選擇的,那麼為什麼人們不能再去選擇過上共同體的生活呢?盡管作者提齣瞭弘揚公共精神,但隱含卻是這有些逆時代潮流。整個環境都在推進個人主義,人們也被裹挾,重迴共同體也是被動的,這樣看似乎太過無力瞭。但願景是好的。第一部分讀起來更舒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