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兰德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思想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安·兰德宣扬极端个人主义精神,是理性利已主义的倡导者,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
在美国,她的作品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有人说不了解安·兰德就无法理解美国精神。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包括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甲骨文CEO埃里森都是安·兰德哲学的拥趸。
Equality 7-2521 is a man apart. Since the Great Rebirth it has been a crime in his world to think or act as an individual. Even love is forbidden. Yet, since his childhood in the Home of the Infants, Equality 7-2521 has felt that he is different. When he is sent by the Council of Vocations to work as a road sweeper, he stumbles upon a link to the old world that gives him the spur to break free. First published in England in 1938, Ayn Rand's short dystopian novel crystalises the ideas of individualism and competition that would make her name.
以前我的语文老师张三四上课时提到北岛说的一句话,“你有什么资格说我们。” 是的,打那以后我也经常问自己,我有什么资格说我们。因此此后在很多次写作中我都刻意不用“我们”,有时甚至不带主语。每次说“我们”的时候,是不是太理所当然了? 在崇...
评分p16 “但是,如果你真想那样做”——“你”改成“你们” p52、53 多处的“我”应该改成“我们”,那时还没有寻找到“我”这个词呢 p54 “你们是一个人工作和研究的吗“——把标点“改成——标点” p65 “农人之家”——...
评分我。 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我想要什么?我在世界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我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是不是基于自由的选择?自由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 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这些念头萦绕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社会赋予了我很多身份,首当其冲的是——...
评分安·兰德向来咄咄逼人,辩才十分之好,在那本《我与兰登书屋》中,出版商贝内特·瑟夫有好几处提到安·兰德,可见她当时在美国的非同凡响,瑟夫说,你不可能随便与她说话,因为她会抓住你的破绽,然后说:“我们来检验一下你的前提。”如果你是编辑想要说服她把文稿中重复的观...
评分基本上是本意识形态小册子.在当时环境下也许有很大意义, 但是文学性和趣味性比动物庄园1984差远了. 作为小说, 我觉得很不值得一读.
太煽情,不喜。或许有影响到1984?然而依旧不喜
评分作者虚构了一个“法不允许皆禁止”的世界,这里集体主义至上,每个人的自称都是我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没有家庭,没有爱情。这是一个自我寻找的故事,一个反教条主义的故事。篇幅短小。
评分浪漫化的反乌托邦小说...安兰德擅长把个人主义概念写的神乎其神...其实没啥内容==
评分好久没读英语书了。。挑了这本,一小时读完,也太单薄了。
评分The pendulum between I and We...ug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