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是杰出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对俄国文学,特别是对短篇小说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860年1月29日,契诃夫出生在俄国南部亚速海岸的一个小城塔干罗格。他的祖父曾是农奴,父亲是一家小杂货铺的老板。在他上中学期间,全家搬到莫斯科,只有契诃夫一人留在塔干罗格继续学习,他自己做家庭教师等工作维持生活并接济家庭。
1879年,契诃夫进莫斯科大学医科学习,同时开始了他的文学活动。他于1880年3月在《蜻蜒》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顿河地主的信》(即《给有学问的邻居的信》)。青少年时代求生存的斗争,使他很早就亲身体验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以及庸俗的社会习气,他开始用批判的眼光观察社会。从1880年到1885年,契诃夫先后用各种笔名在《蜻蜒》等幽默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幽默作品。
在19世纪80年代末以前,契诃夫思想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关心政治,他始终是一个民主主义者。这使得他一方面能够坚持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原则,真实、深刻地描绘现实生活,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客观地揭露自由派、民粹派以及托尔斯泰主义的虚构和谬误:而另一方面也妨碍了他接近工人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19世纪80年代末,契诃夫在写作的体裁和风格上发生了变化。在体裁方面,他的小说从短篇过渡到中篇;在艺术风格方面,小说里幽默的成分减少了,悲喜剧的因素更加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这个时期里,他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如《草原》(1888)、《一个乏味的故事》(1889)、《六号病房》(1892)、《跳来跳去的女人》(1892)、《在流放中》(1892)、《库页岛》(1893-1894)、《文学教师》(1894)、《我的一生》(1896)、《带阁楼的房子》(1896)和《套中人》(1898)等。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契诃夫》内容简介:在我们熟悉的外国文学名家中,很多都创作有中短篇小说佳作,更有的是专以中短篇小说享有盛誉。外国中短篇小说中的精品佳作,或名震当时,或流传广远,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堪称传世经典。我们将这些作品汇为一体,以“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的名义编辑出版,意在集中展示外国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以满足我国广大读者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与收藏的文化需求。
本丛书按作家编选,每位作家单独成册,所收篇目由名家精选,译文质量上乘。丛书将分辑陆续出版,每辑十种。
我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契柯夫,不是写的好坏问题,而是作家本人看上去真有点无聊。 他起初是个蹩脚的医生,特别擅长写笑话,就给杂耍剧团写段子,写着写着冒出了所有笑话大王面临的困惑:等我老了,留在人世的是一堆小聪明,那可怎么行啊?!他就开始写比较严肃的小说和戏剧...
评分任何想要分析、破解契诃夫小说的人,在动笔时一定都会感到一阵害臊。在一个“灰鸽色”(纳博科夫语)的世界里,滑稽、悲哀、可爱,卑贱、崇高等等要素同时抵达契诃夫的笔尖,一阵精妙的融合后,鲜活的人物接连出现,拖着他们不透明的躯体在篇章间到处走动。在这种浑然面前,一...
评分写任何评论之前,都很紧张,生怕完全不能触及“灵魂”,令自己鄙夷,也惹旁人糟心。 书读得很多的人,就别看了,我这是散漫而写,八卦为主。 记忆最密集的青春期,对每个人塑造得都很厉害吧? 如果回想,那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意象:昏黄的白炽灯泡、滴答的水龙头、生满潮湿虫...
不知道是因为浮躁还是成长,亦或二者兼有,现在读起契诃夫来没有以前那么细致和痛快了,浏览印象更多是小人物的可怜无奈,也可能是契诃夫本人感到的可怜无奈。所以只信手翻了几篇,这是次没有读完的已读。
评分契诃夫在现代欧洲文学里被封为偶像的次数也太多了,不过我还是没有被所描述的苦难触动的感觉,不比看<穷人>时的深夜热泪或是屠格涅夫带点无奈遗憾的冷静好像有被触动又无力旁观的疏离感去讲苦难。重读<万卡>时很感动。
评分契诃夫在现代欧洲文学里被封为偶像的次数也太多了,不过我还是没有被所描述的苦难触动的感觉,不比看<穷人>时的深夜热泪或是屠格涅夫带点无奈遗憾的冷静好像有被触动又无力旁观的疏离感去讲苦难。重读<万卡>时很感动。
评分也是当过医生的人,是不是见多了人间疾苦生离死别就是要深刻点,现实啊现实,各种现实
评分这属于#没看之前每个人都说好,看了之后觉得是真的好#的其中之一。///《第六病室》里到后来,主角总是躺在沙发上,背对着整个世界,独自思考。我喜欢这个场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