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路行程着色;
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
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了一缕幽香;
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深处共鸣的心灵悸动了;
与德波顿同行,前路是去达远方的行程或是夕阳中向家园的回归……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余秋雨的《推荐序》一如既往地矫情,《译者序》平白无味,也可以忽略不看。开始吸引我的是On Anticipation这样的开头: 时序之入冬,一如人之将老,徐缓渐近,每日变化细微,殊难确察,日日累叠,终成严冬。因此,要具体地说出冬天来临之日,并非易事。先是晚间温度微降,接着...
评分阿兰·德波顿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英伦才子。《旅行的艺术》以哲理性的笔触铺陈出了作家于旅行所产生的奇思妙想,佐以先哲对于旅行意义的探究。因这些想法都能够与读者经历产生奇妙的牵连而引发一系列自省线索,读罢让人大呼过瘾。 追崇书中的精神,我觉得我有必要写些什么。这种...
评分注:以下为书摘。 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有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和火车上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也往往产生于陌生的所在。 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极佳象征。 如果生活...
评分I对旅行的期待 “不论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P7) 作者提出一个观点,外部因素不是影响我们情绪的关键。譬如身处的美景,是不能平息我们因为和同伴吵架而产生的怒气。即是说我们的心灵需要自我调节,美景只能锦上添花,...
评分注:以下为书摘。 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有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和火车上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也往往产生于陌生的所在。 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极佳象征。 如果生活...
用kindle读英文版的时候发现书中有插图,遂入了这本,结果书收到之后立马傻眼,插图全是黑白的。= =大致浏览了一遍,译文很好,与原文各有风味。看到是余秋雨做了序,就猜到要被人骂,果然。豆瓣上有些人看到有余秋雨就不分青红皂白就喷也挺呵呵的。: )
评分福楼拜为了异国情调前往埃及,洪堡为了好奇心前往南美洲,梵高为了让世人看到法国南方前往普罗旺斯,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各类名人的故事,从而解答我们为什么出发及如何抵达。其对特定旅行场景的加释,对逃离城市的初衷,及福楼拜对国籍的思考,罗斯金对绘画写作的观点都让人大开眼界,也很好的让人看到旅行和旅游的区别。
评分双语版也是棒。断断续续地翻完,比想象中有趣。阿兰·德波顿好适合做专题策划,哈哈。以及,很多时候,旅行确实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位移,还可以是精神上的一次放风。
评分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细细读,很久没有将一本书的战线拉这么长了。阅读中也感受到时间的精细品味,令人心静并充满感恩。
评分十年间,从《旅行的意义》过度到《旅行的艺术》,从对远方一厢情愿的浪漫想象转变为对旅行清醒客观的认识,不是厌倦了远方,也并非说明旅行不再美好,就像我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可以坦然接受明天不一定会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