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的甲午》援引大量原始档案资料,深入展示历史细节,并试图用这种细腻的方式引导读者更为深入客观地理解这场意义深远的战争。在朝鲜平壤及中国黄海海域、辽东、山东半岛等战场上,中国方面不乏甘愿为国抛洒热血的将士,无奈的是,这并不能弥补晚清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与日本的差距。更无法挽回因国力落后以及应战策略失误而早已预定的失败的战果。这一现实的结局颇值得今人为之深思。
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一场改变中国命运、影响极为深远的战争。1894年这一年。大清帝国在对日的海陆战场上节节败退,全无招架之功。以往尚能藉余威而勉强维持弧洲强国的表象,及至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署,晚清这一纸老虎被全然戳破,列强瓜分的狂潮随之而来。
陈悦,山东史学会甲午战争专业委员会委员,专注于近代海军史及甲午战争史的研究,多次受邀参加CCTV《甲午祭》等节目的录制。
10月18日这天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日,晚清的那一段中国近代史又再次被说起,从鸦片战争开始的晚清史,由于距今时日不长,影响甚大且各类文艺作品众多而备受关注且为人所“熟知”,然而,我们又是否真的了解那段历史呢? 这一本《沉没的甲午》作者陈悦,是一位北洋海军和晚清军...
评分从 1888年之后,清政府认为海军建设已经一劳永逸,不懂得海军是一个需要连续投入、不断更新的军种,反而紧缩开支,甚至在户部尚书翁同龢的主张下,严令禁止再添购新的舰、炮、军火。正如李鸿章在报告中所说,除去不能出远海作战的鱼雷艇、蚊子船、练习舰、运输舰,以及舰龄过老...
评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读历史的视角也在逐步变化。现在回头看来,在学校里接受的那些历史教育,只能算作是最肤浅的基础,根本无法滋养思想的成长。 现在看的历史书,大多都是注明了史料来源的,虽然史家难免持不同的观点,但毕竟有些客观的基础在。 《沉没的甲午》看似...
评分看这书还是需要一些晚清及甲午的背景知识的,稍显散乱,地图也略显难懂。看完整书,不禁感叹清流误国,盲目叫嚣,浑不自知。又让人想起了崇祯帝死前所说“内外诸臣误我!误我”“文臣个个可杀”。朝堂论战时个个群情激昂,誓死如归,战到临头时确也个个抱头鼠窜,跪姿相迎。可...
评分今天是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120周年的日子,以读这本书作为纪念方式是再合适不过了。作者陈悦并非史学科班出身,但功底却相当扎实,值得学习。中国甲午之败,实属必然,这些由历史档案所揭示出的事实是触目惊心的。
评分一根筋的日本比圆滑机灵的中国可怕的多,和另一本关于甲午的<清日战争>同步阅读。
评分说实话我不喜欢军事的……
评分p200正如马吉芬回忆录,对丁汝昌的评价一样,无情的祖国对他的怜悯甚至比敌军还要少。老大帝国的一场必败战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评分问题没有说清楚,对铁架舰的评价有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