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没的甲午》援引大量原始档案资料,深入展示历史细节,并试图用这种细腻的方式引导读者更为深入客观地理解这场意义深远的战争。在朝鲜平壤及中国黄海海域、辽东、山东半岛等战场上,中国方面不乏甘愿为国抛洒热血的将士,无奈的是,这并不能弥补晚清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与日本的差距。更无法挽回因国力落后以及应战策略失误而早已预定的失败的战果。这一现实的结局颇值得今人为之深思。
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一场改变中国命运、影响极为深远的战争。1894年这一年。大清帝国在对日的海陆战场上节节败退,全无招架之功。以往尚能藉余威而勉强维持弧洲强国的表象,及至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署,晚清这一纸老虎被全然戳破,列强瓜分的狂潮随之而来。
陈悦,山东史学会甲午战争专业委员会委员,专注于近代海军史及甲午战争史的研究,多次受邀参加CCTV《甲午祭》等节目的录制。
甲午之谬误,前人之述备矣。而临近甲午百年时,电视剧《北洋水师》的热播,以及互联网逐渐普及后,网络上各种甲午战争考据的最新结论。已经让国人慢慢认识了一个有别于电影《甲午风云》中,那场炮弹掺沙,唯邓大人忠勇的甲午战争。中央电视台两年前也有一部深入考据的甲午纪录...
评分10月18日这天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日,晚清的那一段中国近代史又再次被说起,从鸦片战争开始的晚清史,由于距今时日不长,影响甚大且各类文艺作品众多而备受关注且为人所“熟知”,然而,我们又是否真的了解那段历史呢? 这一本《沉没的甲午》作者陈悦,是一位北洋海军和晚清军...
评分从 1888年之后,清政府认为海军建设已经一劳永逸,不懂得海军是一个需要连续投入、不断更新的军种,反而紧缩开支,甚至在户部尚书翁同龢的主张下,严令禁止再添购新的舰、炮、军火。正如李鸿章在报告中所说,除去不能出远海作战的鱼雷艇、蚊子船、练习舰、运输舰,以及舰龄过老...
评分看这书还是需要一些晚清及甲午的背景知识的,稍显散乱,地图也略显难懂。看完整书,不禁感叹清流误国,盲目叫嚣,浑不自知。又让人想起了崇祯帝死前所说“内外诸臣误我!误我”“文臣个个可杀”。朝堂论战时个个群情激昂,誓死如归,战到临头时确也个个抱头鼠窜,跪姿相迎。可...
评分现在想想光绪爷真不是个东西,火器时代战争看康熙时代战报学习,不顾李鸿章反战理由逼着上战场,最后一点一点将兵喂到日本人嘴里,邓世昌前线打仗他下圣旨不论输赢回来必然弄死。战败谈判慈禧不让割地,他私下电报李鸿章暗示他可以割,最后电报还让伊藤博文截获了!以后谁说他是慈禧傀儡我真不高兴。他亲政时可比慈禧祸害大多了。甲午战争前各国洋鬼子还觉得我们是东方第一大国,甲午结束我们世界地位,直接就是三流了。后来谁都踩一脚。
评分甲午两甲子....梁启超说“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陈天华说“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邓小平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对于中国道路的解读,身处不同时空的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漫长历史当中人们各自所熟悉的年代最终也不过是长路上的一个路标,不管指向何方,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没有回头路。二是,自己的路,终归只能自己来走。
评分: K256.307/7290-1
评分今天是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120周年的日子,以读这本书作为纪念方式是再合适不过了。作者陈悦并非史学科班出身,但功底却相当扎实,值得学习。中国甲午之败,实属必然,这些由历史档案所揭示出的事实是触目惊心的。
评分叙事详尽但未免略显零碎,理清了战争期间双方兵员和战力对比,清流集团好为大言而败事有余固不足论,即使近年来评价趋于正面的北洋干将袁世凯,同样应为行事鲁莽而擅启边衅负责。而且纵向来看,朝堂党争不息,战场则军备废弛,朝廷大员既不自知,更不知人,侈言开战而不顾及后果,军队内部同样事权不一而难以形成战力,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五十多年,徒然耗费半个世纪光景,诸种弊病竟然全无改变。如果说鸦片战争只是天朝大厦留上一道无关痛痒的裂痕,甲午惨败则真正撬动了大厦赖以立足的基石。沉没的不仅是甲午,更是那早已徒有其表,行将真正崩溃的天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