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夏,蘇俄政府開始對知識分子有計劃、有係統的驅逐行動,此即震驚世界的“哲學船”事件。八十年後,隨著俄羅斯檔案的解密,事件始末終於大白於天下。 本書“檔案文件選譯”部分,係編者在莫斯科訪學期間,自俄羅斯檔案館搜集相關資料匯編而成。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被驅逐者的見證”部分,摘選自流放中的學者、作傢的日記和迴憶錄。
伍宇星,1968年生,四川蓬安人。先後就讀於西南師範大學外語係、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山大學哲學係,哲學博士。1994年在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任教至今。曾往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莫斯科大學作訪問學者,現從事俄羅斯思想文化翻譯研究。
十月革命后,为了建立“真空”社会,使自己政策能毫无阻碍地出台实施,以列宁和托洛茨基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独揽政权,开始清洗曾是同一战壕的其他左翼政党分子。1922年的“哲学船”事件是俄共(布)最后一个清理党外异议人士的大动作,之后的苏维埃“敌人”更多来自内部,而曾经...
評分历史常常喜欢开令人事后唏嘘的玩笑,特别当这种玩笑是一场关于生命与尊严的玩笑时。比如,一个集体将你驱逐时,你拼命想要留下,而你发现这个集体想要摧毁你时,你却无论如何都难以离开。在苏联建国不久后,发生的“哲学船事件”在苏联数十年的历史中,就是这样一个吊诡的开始...
評分1922年8月16日深夜,苏俄国家政治保卫局(契卡)的行动队分别在莫斯科、彼得格勒与乌克兰地区展开了一次大规模搜捕。而搜捕的对象既不是残余的所谓“白伪分子”,也不是“地主富农”,而是当时俄罗斯最重要的大学教授、研究人员、工程师、科学家与作家。整场搜捕一直持续到8月2...
評分《哲学船事件》,是指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清理异端的旧俄国精英知识分子,出于“宽大的考虑”,将其中的一百多人(政治保卫局统计的确定驱逐名单是六十七人)驱逐出境。他们中的多数乘船离开俄罗斯,其中包括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因此将载着他们驶离祖国的船只泛称为“...
評分·这也说明,任何革命,无论以多么高尚的名义进行,在革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政权不会自动变成人们为之革命的理想政权,可能在革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比之前的政权更好,如果不是更坏的话。历史发展的继承规律似乎连最彻底的革命也无法对抗,那就是:革命者出生于旧社会,...
列寜還是有些心慈手軟,再晚幾年就不是走不走而是活不活的抉擇瞭
评分這本書正常齣版說明某獨唱團根本不是因為政治原因停刊。當然,也說明上層一批人的退去
评分腦殘國傢歡樂多。KP人士的腦袋,真是用冰鎬砸瞭都不夠。
评分馬剋思主義在俄羅斯取得瞭勝利,但是,不是作為一個抽象的哲學理論,而是作為俘虜民族靈魂的僞信仰。
评分腦殘國傢歡樂多。KP人士的腦袋,真是用冰鎬砸瞭都不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