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宇星,1968年生,四川蓬安人。先後就讀於西南師範大學外語係、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山大學哲學係,哲學博士。1994年在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任教至今。曾往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莫斯科大學作訪問學者,現從事俄羅斯思想文化翻譯研究。
1922年夏,蘇俄政府開始對知識分子有計劃、有係統的驅逐行動,此即震驚世界的“哲學船”事件。八十年後,隨著俄羅斯檔案的解密,事件始末終於大白於天下。 本書“檔案文件選譯”部分,係編者在莫斯科訪學期間,自俄羅斯檔案館搜集相關資料匯編而成。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被驅逐者的見證”部分,摘選自流放中的學者、作傢的日記和迴憶錄。
看完第一感觉:苏俄真“仁慈”,也不杀,也不劳教(当然后来还是发生了古拉格群岛上的惨剧),直接把你装上船驱逐出境。这比起天朝对于知识分子百般蹂躏摧残的做法,真是人性太多了…… 第二感觉:幸好这帮人被驱逐出去了,不然我们可能现在就很难看到真正的俄罗斯文化和...
評分 評分苏俄建立之初和共产中国建立之初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两国的知识分子命运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毛润之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也就是说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俄国知识分子,除了那些铁杆的布尔什维克,大都相信这个新生政权不过两三年的光景。但事实却与此相差很远,红...
評分历史常常喜欢开令人事后唏嘘的玩笑,特别当这种玩笑是一场关于生命与尊严的玩笑时。比如,一个集体将你驱逐时,你拼命想要留下,而你发现这个集体想要摧毁你时,你却无论如何都难以离开。在苏联建国不久后,发生的“哲学船事件”在苏联数十年的历史中,就是这样一个吊诡的开始...
評分·这也说明,任何革命,无论以多么高尚的名义进行,在革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政权不会自动变成人们为之革命的理想政权,可能在革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比之前的政权更好,如果不是更坏的话。历史发展的继承规律似乎连最彻底的革命也无法对抗,那就是:革命者出生于旧社会,...
羅素1920年訪問蘇聯後,留下瞭四個字的評價:極端恐怖。
评分極權主義的死敵不是槍炮與刺刀,因為在這一點上沒有什麼東西可與之匹敵,這個怪獸真正的敵人是自由思想。在《1984》中,自由的死亡從新話與雙重思想開始,列寜手中是從效法中世紀的“愚人船”將哲人放逐開始,在毛手中則是從延安整風之時起。
评分最近,餘傑移民定居美國的消息刺痛瞭我。我不知道若乾年後,中國是否會有像這樣的一本書。在文化的統治方麵,我國要走得比老大哥遠;而在某種文化傳承方麵,我們卻遠遠落後。比如,我們也沒有《古拉格群島》
评分照妖鏡,彆人的荒謬,是我們的真實
评分列寜還是有些心慈手軟,再晚幾年就不是走不走而是活不活的抉擇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