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宇星,1968年生,四川蓬安人。先后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1994年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至今。曾往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莫斯科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从事俄罗斯思想文化翻译研究。
1922年夏,苏俄政府开始对知识分子有计划、有系统的驱逐行动,此即震惊世界的“哲学船”事件。八十年后,随着俄罗斯档案的解密,事件始末终于大白于天下。 本书“档案文件选译”部分,系编者在莫斯科访学期间,自俄罗斯档案馆搜集相关资料汇编而成。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被驱逐者的见证”部分,摘选自流放中的学者、作家的日记和回忆录。
《哲学船事件》,是指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清理异端的旧俄国精英知识分子,出于“宽大的考虑”,将其中的一百多人(政治保卫局统计的确定驱逐名单是六十七人)驱逐出境。他们中的多数乘船离开俄罗斯,其中包括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因此将载着他们驶离祖国的船只泛称为“...
评分历史常常喜欢开令人事后唏嘘的玩笑,特别当这种玩笑是一场关于生命与尊严的玩笑时。比如,一个集体将你驱逐时,你拼命想要留下,而你发现这个集体想要摧毁你时,你却无论如何都难以离开。在苏联建国不久后,发生的“哲学船事件”在苏联数十年的历史中,就是这样一个吊诡的开始...
评分1922年8月16日深夜,苏俄国家政治保卫局(契卡)的行动队分别在莫斯科、彼得格勒与乌克兰地区展开了一次大规模搜捕。而搜捕的对象既不是残余的所谓“白伪分子”,也不是“地主富农”,而是当时俄罗斯最重要的大学教授、研究人员、工程师、科学家与作家。整场搜捕一直持续到8月2...
评分1922年5月19日,列宁亲自给秘密警察头子捷尔任斯基写了封密函,布置“把那些帮助反革命的作家和教授驱逐出境的问题”事宜,他在信中指示道:“要把这些‘军事间谍’全抓起来,要不断地有计划地抓,并把他们驱逐出境。”最后列宁要求将这个信函交给政治局委员们秘密传阅,不要复...
评分·这也说明,任何革命,无论以多么高尚的名义进行,在革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政权不会自动变成人们为之革命的理想政权,可能在革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比之前的政权更好,如果不是更坏的话。历史发展的继承规律似乎连最彻底的革命也无法对抗,那就是:革命者出生于旧社会,...
极权主义的死敌不是枪炮与刺刀,因为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与之匹敌,这个怪兽真正的敌人是自由思想。在《1984》中,自由的死亡从新话与双重思想开始,列宁手中是从效法中世纪的“愚人船”将哲人放逐开始,在毛手中则是从延安整风之时起。
评分这本书正常出版说明某独唱团根本不是因为政治原因停刊。当然,也说明上层一批人的退去
评分脑残国家欢乐多。KP人士的脑袋,真是用冰镐砸了都不够。
评分这是一个冷笑话
评分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取得了胜利,但是,不是作为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而是作为俘虏民族灵魂的伪信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