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器图说

奇器图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作者:邓玉函
出品人:
页数:257
译者:雷钊 注释
出版时间:2010-2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9016142
丛书系列:深入阅读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书丛
图书标签:
  • 机械
  • 器物
  • 中国
  • 科普
  • 历史
  • 艺术
  • 学识
  • 参考资料
  • 奇器
  • 图说
  • 科技史
  • 古代发明
  • 机械设计
  • 手工技艺
  • 文化传承
  • 知识普及
  • 智慧工具
  • 创新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奇器图说:诸种奇异器物的制作与使用》内容简介:明朝末年,西洋教士邓玉函与中国制器奇人王徵共撰的《奇器图说》,是西方机械制造学与中国古代日用器具制造结合的第一部专著。卷一讲述了有关重心、重力线、比重、浮力、压强等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定理、定律。卷二则把机械制造的常见元件分作六类,即天平、等子、杠杆、滑车、圆轮和螺旋等,并分别介绍了各自的使用原理和计算方法。卷三为实用器械的制作图,包括起重十一图,引重四图,转重二图,取水九图,转磨十五图,解木四图,解石、转碓、书架、水日晷、代耕各一图,水铳四图,总计五十四图,并附有详细说解。

为了便于当代读者轻松阅读并运用其中的知识,我们对全书进行了白话精译,并参考《诸器图说》补入了更多器具的制造原理和方法,是了解古代制器的全面读本。

作者简介

《奇器图说》为明末著作,全书共四卷,前三卷为《远西奇器图说录丛》,是由德国籍传教士邓玉函口授,王徵译绘而成,成书于1627年;第四卷《新制诸器图说》,为王徵独立撰写,记录了他本人的一系列科技发明,成书于1626年。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远西奇器图说录丛》与《新制诸器图说》两书合刊,在扬州刻印成书刊行于世,后人常简称此书为《奇器图说》。

《远西奇器图说录丛》被誉为我国第一部介绍近代欧洲机械工程学和力学的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机械工程学专著。《远西奇器图说录丛》在明朝西学东渐的文化潮流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时发生了在东西文化交流史上著名的“七干部西书人华”事件。为在中国更好地传播基督教,1618年4月,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率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等学识渊博、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传教士,第二次向中国远航,于次年7月抵达中国澳门,随船还带来了七千余部精装本图书。这些书几乎囊括了欧洲的古典名著和文艺复兴运动以后西方在神学、哲学、科学、文艺等方面的最新成就。金尼阁当时拟定了一个庞大的翻译计划,欲率当时中外的科技与文化精英将这些书译为中文。可惜的是,这一庞大计划因金尼阁1628年病逝于杭州而流产,仅有极少的一部分被译为中文,其中的代表性著作便是《远西奇器图说录丛》。

《远西奇器图说录丛》的成书有着机缘巧合。这里我们先简要介绍译者王徵的相关生平。王徵(公元1571-1644年),陕西泾阳人。他二十四岁中举,五十二岁才考中进士,五十三岁补广平推官,上任数月后便离职,五十七岁时补扬州推官,次年离职,六十一岁时任山东按察司令事,结果因孔有德叛乱而去职。王徵一生在官场上并不得意,但他在科技和工程机械方面却成就斐然。他自小便极富好奇心,喜欢结交奇人、阅读奇书、研究奇器。因受一位西班牙籍传教士的影响,王徵约在四十五岁(公元1616年)时皈依天主教,从此与教士们交往甚密。1626年底至1627年初,已是天主教徒的王徵到吏部候选,恰好与在京城候旨修订历法的邓玉函、汤若望、龙华民三位西方传教士结识,对西方机械充满极强好奇心的王徵,于是请他们帮助翻译七干部西书中那些有益于民生和国家发展的欧洲工程学著作。

目录信息

中西汇通,妙趣横生(代序)
原序
卷一 远西奇器图说录丛之力解
绪论
力艺(表性言)/力艺(表德言)
·古代各种常用器械
第一章 重心
·古代巧川重心原理的器具
第二章 本重(密度)
第三章 重心测定
3.1 点、线、面、形
3.2 重径
3.3 垂径
3.4 径面
3.5 重心测定
3.6 小结
第四章 阿基米得浮力原理
4.1 利用水求物体重量
4.2 利用水求物体体积
4.3 利用水求物体密度
·古代对浮力的利用——各类船只
第五章 重量与体积的关系:
5.1 同类同重但不同形物体重量互求
5.2 固体和液体重量互求
5.3 固体和固体重量互求
5.4 液体和液体重量互求
5.5 其他
卷二 远西奇器图说录丛之器解
第一章 简介
第二章 天平
2.1 天平的结构
2.2 天平的用法
第三章 秤
3.1 秤的结构
3.2 秤的用法
·中国古代的秤及其进位制
第四章 杠杆
4.1 杠杆的结构
4.2 杠杆的用法
·古代利用杠杆原理的器具
第五章 滑轮
5.1 滑轮的结构
5.2 滑轮的用法
·占代利用滑轮原理的器具
第六章 轮盘
6.1 轮盘的结构
6.2 轮盘的用法
·古代利用轮盘原理的器具
第七章 藤线
7.1 藤线的结构
7.2 藤线的用法
·古代利用藤线原理的器具
卷三 远西奇器图说录丛之诸器图说
第一章 起重说
1.1 杠杆起重法(一)
1.2 杠杆起重法(二)
1.3 滑车法及十字辘轳法
1.4 大轮法
1.5 十字大轮法
1.6 分置辘轳法
1.7 小字大轮法
1.8 梯状瓜瓣辘轳法
1.9 螺丝转法
1.10 行轮法
1.11 十字搅轮法
第二章 引重说
2.1 齿轮相合法
2.2 螺丝转法
2.3 车轮法
2.4 大小轮并列法
·古代利用齿轮原理的器具
第三章 转重说
第四章 取水说
第五章 转磨说
·古代磨的种类
第六章 解木说
·古代木工具
第七章 解石说
·古代石匠工具
第八章 转碓说
·古代碓米器具
第九章 书架说
第十章 水日晷说
·古代记时器具
第十一章 代耕说
第十二章 水铳说
·古代消防器具
奇器图说竣
卷四 新制诸器图说
第一章 引水说
1.1 虹吸图说
1.2 鹤饮图说
·古代农业灌溉器具
第二章 转铠说
2.1 轮激图说
2.2 风铠图说 2
.3 自行磨图说
第三章 自行车图说
第四章 轮壶图说
第五章 代耕图说
·古代农耕器具
第六章 连弩说
·古代弓弩的种类及制作原理等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可惜图解不够详尽

评分

有明一代竟引进如此科技好书,回想《武备志》等收录明朝火器之精良,可惜、可叹,中国与近代文明失之交臂,追赶中又误入歧途,真的是命不好么?

评分

2013—5—1

评分

古代人民的智慧来自劳动,类似的还有齐民要术

评分

三星半。整本书完全可以从152P开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