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带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主要内容包括: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述东晋王导之功业;桃花源记旁证;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等。
一、王导:客观的功绩与主观的人品 吴人难治,大家都知道,江浙人狡猾狡猾地。 陈寅恪先生《金明馆丛稿初编》中,一篇《述东晋王导之功业》看了很久,陈老依旧洋洋洒洒摆事实讲道理地说明“王导助司马睿佐定江东”的伟大功业,他的“无为而治”多么符合...
评分 评分 评分关于陈寅恪先生论述逻辑之平顺,材料引用之详实,自不必多言。 以下想就陈寅恪先生论述之讹误,做些说明: 1.《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中,陈先生亦征引太平道与上清道之材料纳入研究范围中,似有将此三者混为一谈之嫌。主要原因在于,道教一直被认为升仙得道之法术,而被...
缜密的辨析和优美的想象力,最广博和最有才气的学人。
评分《桃花源记旁证》一篇实在是让人惊叹连连的神文,最近看的文章里也只有阎步克那篇《文穷图见》能让人同样折服了吧。二者都洋溢着极有风度的想象力。那透过熠熠闪光的碎片去勾勒星丛的瞬间丰足感,真能抵消这个学科泥潭里大多时候的琐碎、枯燥和束缚。
评分一年的reading between lines……
评分为张先生课二刷
评分为了天师道和陶渊明的几篇读的,实在是很有趣于是欲罢不能地吞完整本。读完《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觉得和汤用彤先生对汉魏之际的大感觉一样,但就像汤先生说的那样,陈重魏晋清谈内容之演变与实际政治之关系,而汤更重视政治问题在玄学中的讨论。外部与思想的互缘,真是很有见地的两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