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带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主要内容包括: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述东晋王导之功业;桃花源记旁证;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等。
一、王导:客观的功绩与主观的人品 吴人难治,大家都知道,江浙人狡猾狡猾地。 陈寅恪先生《金明馆丛稿初编》中,一篇《述东晋王导之功业》看了很久,陈老依旧洋洋洒洒摆事实讲道理地说明“王导助司马睿佐定江东”的伟大功业,他的“无为而治”多么符合...
评分胡适之在日记曾记道: 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见识、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但他的文章实在写得不高明,标点尤赖,不足为法。 又其曾致信陈氏云: 鄙意吾兄作述学考据之文,印刷时不可不加标点符号;书名、人名,引书起讫、删节之处,若加标点符号,可省读者精力不少,...
评分陳寅恪先生《金明館叢稿初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再版。下引此書,注明篇名及頁次)凡有論文二十篇,蓋多及於歷史而少論及其他。余於歷史,孰甚少瞭解,故於具體之史實不敢論及;況此書之論文,皆垂範之作,實非數千字而可窮盡其意。故僅舉讀此書之幾點淺陋...
评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所谓不朽,非仅历时多载声名不堕,更需思想跨越时空,千百年后亦可对后学者开蒙启迪,先生无愧不朽,夜读此书,【述东晋王导之功业】,【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论唐代番将与府兵】几篇给我暌违已久的句句反复咀嚼,新知与思想排闼而来的充实饱足的...
缜密的辨析和优美的想象力,最广博和最有才气的学人。
评分这种书读多了,会不会越来越一个人啊
评分地域、氏族、婚姻,是先生思考和立论的基点。真的非常佩服作者惊人的记忆力和令人绝倒的想象力。治学是需要想象力的!!!
评分为张先生课二刷
评分百读不厌。《读哀江南赋》论“非独思归王子”,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最厉害的地方大概在于每一篇看上去都有各自的切口,背后却都隐隐指向一幅高度自洽的全景,是以单篇论文之间往往有秘响旁通、伏采潜发之处。先生自己真的是把”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实践到了极致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