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批判

北大批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文艺出版社
作者:薛涌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1-1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993390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教育
  • 薛涌
  • 高等教育
  • 社会
  • 文化
  • 北大
  • 思想文化
  • 中国
  • 批判
  • 学术
  • 思想
  • 教育
  • 北京
  • 高校
  • 文化
  • 反思
  • 知识分子
  • 体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大学必须放在西方社会自治的传统中才能理解。大学的成立,就是共同体的自治,就像是中世纪欧洲那些自立的行会一样,自己制定规则,并自愿受这些规则的约束。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人人有责任,学生当然也有责任。这一点,当今中国大学的师生恐怕大部分都不理解。

只要学生们有自治的意识,不要等着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家聚在一起读书、讨论、组织活动,这就成了个不错的大学了。如今虽然外在的环境很难改变,但我相信:如果莘莘学子们对自己在大学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觉的话,他们至少还是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的。

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disputation(论辩)。这种“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然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现代社会是通过文献组织起来的。无论是在官僚系统还是在企业,文献体现着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如果你不能参与写作这些文献,不能有效地阅读这些文献,你就无法担任任何中高层的工作。

许多在大学里学习“无用”的东西的人,日后往往成为特别“有用”的人才。你查查美国企业总裁的学历就知道:拿MBA的人确实不少,但在本科时就读企业管理的人却不多。相反,许多人本科读的是文学、历史、艺术、中世纪研究等“无用”专业。

第一,大学是一个求知者的精神共同体;第二,师生的关系,不管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空间上都非常密切:大家住得很近,可以随时坐而论道:第三,真理是辩出来的,不是死记硬背地“学”出来的:大学要训练学生发展自己的论断,并能够应付不同观点的挑战,在思想的交锋中说服别人。

你看美国的常青藤,大部分学校的本科没有工商管理类的学位。只有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学院等少数例外。美国好的商学院,一般也避免要那些本科学管理的学生,觉得这样的人视野太窄,缺乏领袖素质,而希望招募学人文的那种具有领袖素质的人才。

人关怀什么,就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只关心自己下个月工资的人.也许一辈子都会为是否能拿到下一张工资单而操心。如果你关心人类命运、社会公正,你就更可能成为领袖。

中国公众意见领袖

聚焦高等教育中的132条常青藤法则

作者简介

薛涌,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来获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美国任教。已经出版有《美国是怎样教育精英的》《草根才是主流》《一岁就上常青藤》《仇富》等书。他长期为海内外报刊撰写评论文章,被认为是中文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的新浪博客有2000多万的访问量,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读者,是国内思想文化类博客的冠军。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北大不教的东西
大学学什么?
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历史、文学和精英教育
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北大为什么不读不写?
不能上讲台的博士还是博士吗?
“陋室”求学
当年北大之“陋”
在北大学当“君子”
“淘粪”教给我了什么?
大学生,请先淘粪再打高尔夫!
淘粪乃国学
讨论班:大学的教学与文化
英语危机,还是教学危机?
以讨论班为例
“什么都写”就是什么都想
苏格拉底如何培养精英
反思精英白领危机
第二章 北大的经验与反省
从“寡妇班”考上北大
在中文系丧失了对文学的兴趣
八十年代北大的中文系和历史系
北大就是个雅典
八十年代北大文史第一人
在北大如何逃课作弊
北大和清华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自己
通才教育可能吗?
听讲座胜过听课,
我的“北大中文系英语”
英语白卷上北大
美国人是什么?
搬进留学生楼
从考研到就业
第三章 北大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精英教育的实质?
精英大学必须采取寄宿制
北大拆了旧宿舍建什么?
没有三角地的北大不是北大门
谁来拯救我们的大学?
北大清华在东亚的地位
港大领先北大清华一个时代
名校的距离
中美大学怎么比贡献?
考研困境说明了什么?
美国教授的工资单
阿忆挨骂,是在替体制受过
给北大新闻学副教授阿忆上一堂新闻课
校园游客
北大的改革开了危险的先例
第四章 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从“钟曲线”看中国大学的智力下降
人口的智商结构与大学对精英的选拔
弱势阶层提高了常青藤的智商
“教育如衣”导致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中国人为什么迷信大学?
破除专业教育的迷信
读书无用论和不读无用的书
“硕士猪倌”乃我时代之先锋
西方教育真是“知识交易”吗?
学生叫导师“老板”是哪国的规矩?
小心什么样的西方诡辩术?
中国的大学必须降级
让市场来调节高等教育
大学需要赢利模式
保密与告密
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批判:以高尔夫和博士为例
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
怎么培养败家子?
高尔夫错在哪里?
朱校长,何不食肉糜?
我给大学校长们扫精英教育盲
打高尔夫能让你成精英吗?
高等教育的超前腐败
高尔夫球场与大学体育
莫用公款培养宋徽宗
博士生:你何必钻垃圾桶里?
博士教育应该外包
当中国成了美国的头号博士预科
博士培养为什么不能“搭美国的便车”?
奶粉召回了,博士呢?
第六章 大学的诞生
中世纪的秩序
中世纪盛期的社会变动
大学和学院的成立
知识的权力与知识分子
附录 他是北大校友里我最佩服的家伙
——专访《草根才是主流》策划人孙勇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内容勉强过得去,谈谈北大的教育,顺便批判批判 但是称之为书就不像话了,这也就是几篇个人日志,没有书的整体感,没有提炼出什么核心的观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没什么价值的书,建议不要浪费时间看了  

评分

我与薛涌先生素昧平生,偶然因缘通过几次电子邮件。最近因为一篇批驳好友田方萌驳斥薛先生的文章而与先生再次通信。薛先生在一次回信时把新著《北大批判》电子版发给我,“有空可以消闲”,并说“其实很想听听你的意见”。我向来懒惰,又觉得写了也不多,不写也不少。但是薛先...  

评分

我没有完整阅读这本书,在网上浏览了若干片段,作为历史系学生自然对“历史、文学和精英教育”感兴趣,遗憾是此文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      “她举出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整个小说就是几个人对一桩凶杀案的截然不同的叙述,解构了事实的客观性。这活像是法庭上律...  

评分

一开始没有抱多大的期望能有多震撼我。但是越读越冒汗,似乎每一句都是指着我的鼻子在骂我。 我们是时代的造物,时代可以塑造我,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我毁灭,我的人格是脆弱的,在淤泥中只能沦陷。我的二十几年的墨守成规,只是将我炼成了一个社会的工具,一台低性能的计算机,...

评分

一开始没有抱多大的期望能有多震撼我。但是越读越冒汗,似乎每一句都是指着我的鼻子在骂我。 我们是时代的造物,时代可以塑造我,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我毁灭,我的人格是脆弱的,在淤泥中只能沦陷。我的二十几年的墨守成规,只是将我炼成了一个社会的工具,一台低性能的计算机,...

用户评价

评分

跟着薛涌继续接受教育。前半部很好,后半部请无视。

评分

中大历史系 好。

评分

这个暑假最大的收获除了重读金庸,就是发现了薛涌

评分

"人关怀什么,就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看得我胸闷气短心肌梗塞,我选新闻学专业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它的培养方向最接近理想中的通识教育,杂而不专,"杂"就是我的向往。结果呢,我本人是高开低走自暴自弃就这样了……反思自己两秒然后骂一万遍中国教育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大家都有病

评分

此时此刻,读到他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在美国学习、工作的种种艰辛。有好几处也触动到了我的内心深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