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台湾著名作家,人文大师。据柏杨自己推算,1920出生于河南辉县。1949年去台湾。自1950年代用郭衣洞之名开始创作,1960年用笔名柏杨写杂文,揭露中国文化的病态与台湾社会的黑暗面。目前定居台北。
柏杨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为此还造过假文凭。一生中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少年时代打过继母,青年时代从过军,和蒋氏父子都有过面对面的经历,多次企图自杀,无数次被学校和单位开除,曾遭遇十年牢狱之灾,在七十年代几乎被将决……
柏杨一生著述丰厚,《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我们丑陋。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本书删了《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中国人的十大奴性》两篇。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 月31日文章,原题:尽快适应北京的小提示 奥运即将到来,北京正迎接大量奥运观众。居住在北京的冯大卫为初到北京的外国游客支招: 我的头条建议就是学点中文。北京人听外国人说中文会非常高兴。“吃饭了吗?”是北京人打招呼的常用语,反映了北京人对饮食...
评分此书大名如雷贯耳的程度倒似没读过此书的难说是中国人了,本着好奇也拿来一读,作者对于中国人的批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出书的年代比较早,那时的中国人也不好拿来和现在作比较,从多年后中国人依然根深蒂固的习性看来“丑陋的中国人”也不能说不十分贴切的。至于“...
评分我有一个心病 -- 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同事批评我,我立马会闻到公司政治斗争的火药味,您不就是想揭我短炮轰我顺便抬高您自己吗?老师批评我,我脸上诚恳但心里暗笑,这门课程成绩不好还不是因为您自己讲课水平太烂么,人家某某班的某某老师怎么带出了成批的秀才?这块心病一直...
评分柏杨先生的代表作。其实是本杂文集。 看了以后有些小小的不以为然,觉得略偏颇,不够客观。 很多个体现象的问题,却上升到了国民性。对美国的盲目夸奖,也源于对这国家的认识完全不够深入。 我不敢说我了解美国,但仅生活在这儿四年有余,就知道柏杨先生对美国的判...
评分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 月31日文章,原题:尽快适应北京的小提示 奥运即将到来,北京正迎接大量奥运观众。居住在北京的冯大卫为初到北京的外国游客支招: 我的头条建议就是学点中文。北京人听外国人说中文会非常高兴。“吃饭了吗?”是北京人打招呼的常用语,反映了北京人对饮食...
什么问题都往国民性上推是一种十分便利的方法,因为表面上看来,任何问题都是与国民有关的,因而任何问题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归结到国民性上。所以说,国民性其实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而一旦将问题装到了国民性当中,剩下的问题就只有一个:改造国民性。如何改造呢?写文章批判国民性,如此而已。何时改造完毕呢?遥遥无期。于是也就不是批判者所需要担心的了。
评分什么问题都往国民性上推是一种十分便利的方法,因为表面上看来,任何问题都是与国民有关的,因而任何问题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归结到国民性上。所以说,国民性其实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而一旦将问题装到了国民性当中,剩下的问题就只有一个:改造国民性。如何改造呢?写文章批判国民性,如此而已。何时改造完毕呢?遥遥无期。于是也就不是批判者所需要担心的了。
评分柏杨也死了,李敖寂寞不?
评分收藏,2元入手。
评分柏杨先生曾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象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象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的酱缸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