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在其中进行设计。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停地被发现和拓展。
设计是什么?为什么设计?
原研哉与阿部雅世,东京与柏林,居住在两个不同城市的设计者,进行了一场以“设计”为题的讨论。本书是两位作者的精采对谈录,他们结合自身对于设计的想法与实践,融合彼此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观察,在“如何理解设计”、“设计的语言与沟通”、“设计的潮流”、“设计与生活”四个大主轴之下,深入探讨设计的根本,以及种种与设计相关的有趣议题。
读完了这本书,除了原研哉所讲的为什么需要装饰缘由外,从原研哉和阿部雅世的对话中也看到了两人各有的设计思路,整理如下: 一、原研哉的视觉传达概念。 1、现代主义的“容器系统” 在书中,原研哉提到了设计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加工和改变世界为目的的“棍棒系统”,另一个...
评分 评分书里阿部雅世的话更有可读性。一个常年生活在欧洲的日本设计师,分析了欧洲设计和日本设计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让我从经济,制造业和国民本身了解了二战对设计的影响,比学校里讲的设计史要有意思多了。 对话的另一方,原研哉,虽然也是一位大师,但是在书中还是过多地介绍了...
评分断断续续将近1个月,快接近尾声才发觉在【欧洲生活文化与欧洲设计的关系】章节里驻足了好多次。 阿部是始终怀揣着“怀”日情节而演绎自己的设计“回归学”,也就是棍棒理论里的“容器”学,他的设计哲学在回归历史、回归家庭中,需求一份沉淀和传承,而这些,恰恰是时代快速发...
评分买时激动,读后心痛。辜负了这个伟大的题目。两个极简设计师的互相吹捧,互抬身价,并插播无印良品广告。为什么这本书纸张要用那么好,那么厚,好心痛啊。相对于这两个人在业界的作品和口碑来说,真是失望远远大于收获。
不懂设计,连muji的衣服都穿不了,因为觉得气质长相华丽的人穿的简洁才反而凸显好看,要是本人就清汤寡水的再穿的清汤寡水的就有点索然无味,但每次翻一翻原研哉的设计书都让我对生活有一种梳理,要是在思维和理念上趋于简洁的话,无论在为人处世上还是穿衣带帽上都可以更随性吧
评分好的设计的背后总有一个强大的灵魂,好像所有“看起来”是怎么样的事情实际上都不是那么一回事嘛。
评分久住欧洲的阿部雅世说了句话,大意是在国外住了越久就越觉得自己越日本。这句话让我想了好久。
评分前面还不错,挺有意思的,很多新的想法。后面就太繁琐了,而且这本书灌输的日本式思维太多了,到后来有点烦。
评分越到后面越玄,五年之后再看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