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五十三篇原研哉難 得一見的設計散文,其中包括他從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五年在《小說新潮》雜誌上的連載,以及本書出版前新補的三篇文章。書中內容多取材自原研哉剛出道時的設計工作,每一篇文章就代表了一個設計故事,娓娓訴說出原研哉對於設計美學的思維概念,以及他所遭遇的困難轉折和工作歷程。
原研哉幽默風趣的筆觸,淺顯易懂的解說,讓「設計」這樣略為嚴肅的主題更為親切易讀,同時也讓讀者有機會一窺大師早年在設計工作上的趣聞軼事,讓人讀來不覺頻頻莞爾。
原研哉 Kenya HARA,1958年生。平面設計師,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深入洞察「物」的存在方式和「人」的生活,持續創作喚醒人們五感的設計。
二○○二年開始擔任無印良品的藝術指導、顧問。參與長野冬季奧運的開、閉幕儀式及愛知萬國博覽會的廣告宣傳製作等,藉以展現扎根於 日本文化的設計。在設計AGF、JT、KENZO等商品外,也參與松屋銀座百貨更新、森大廈、梅田醫院企業識別系統計畫等。這些設計獲得日本文化設計獎等多數獎項。
另外,為了重新定義「設計」這個詞的意義,他更策劃多項大型設計展,包括造成廣大影響的「RE-DESIGN:日常的二十一世紀」展(榮獲世界 Industrial Design Biennale、Industrial Graphic兩部門大獎及每日設計獎)、「HAPTIC」展、「SENSEWARE」展等,持續向世界發問有關設計的存在方式。
著作包括榮獲三得利學藝獎的《設計中的設計》(已譯為中文、韓文)、大增篇幅的英文版《DESIGNING DESIGN》,以及《白》、《為什麼要設計》(與阿部雅世合著)等書籍。
《请偷走海报》作为一本大师级人物讲述有关设计的随笔集,自己仿佛已端够了“设计范儿”。封面设计简洁明快的小开本儿,超级净白的印刷纸,每篇之后刻意的留白页,以及线条轻盈的插画,都不辱作者原研哉的大师名号。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原研哉毫不了解,只知道傻乎乎地在无...
评分◎木木勺 【原研哉说】我大小也算个设计师,并没有提出过分无理的要求。 设计师大概是全世界经受打击最频繁的职业了——不仅要面对各种业外人士难以理解的修改意见,改过来改回去,根本不允许有个人的自主权,辛辛苦苦准备的作品还很可能落选,经常要赶工期,加班加点想主意...
评分第一次知道原研哉是《为什么设计》这本书,当年看完后还在公司做过一次分享,但是估计没人记得了。后来在前门看过他的一次展览,我这辈子就看过两次展览,一次是在北京看原研哉,一次是在上海看草间弥生。 最近看完《请偷走海报》这本书,并没有出现预期的那些对于设计理论的...
评分1// 原研哉是个胖子,还喜欢跑步。所以完整来说,是个喜欢运动的胖子,希望他的膝盖还好。 2// 原研哉有一个好朋友是著名畅销作家,但是很可惜我没看过,也忘记了他叫什么名字。但是未成名前原研哉设计什么他就买什么,到后来功成名就后开始挑战原研哉的设计。这种情况原来...
评分很多人都有小时候收集糖纸、包装盒、徽章以及各种有趣的小东西的经历吧,吸引小孩子的多是它们独特的图案、色彩、质地和形状。小孩子虽然说不出个所以然,但那种莫名喜爱应该就是对设计最本真的喜欢和向往吧。正如同作者在书中讲述的那样,很多的灵感往往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
随笔
评分「抚摸平滑的纸张,没有人不发出赞叹:“啊,多好的纸!”手抄纸具有煽起人们怀旧情思的奇异魅力。抄纸这一手工作业的传统技术,仿佛能够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劳动喜悦、创作喜悦,以及亲近天然物的充足感。」
评分看完第一篇就爱上了,设计师是既贴近于生活又超脱于现实的存在,这样很棒。
评分一般
评分「抚摸平滑的纸张,没有人不发出赞叹:“啊,多好的纸!”手抄纸具有煽起人们怀旧情思的奇异魅力。抄纸这一手工作业的传统技术,仿佛能够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劳动喜悦、创作喜悦,以及亲近天然物的充足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