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的国度:文学评论集》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文学评论集,收入发在《纽约时报》或《纽约客》上的文论26篇,这些文论写于1986-1999年间。库切不光是被公认的经典作家,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兼通文理,学识驳杂,不亚于博尔赫斯。他的文学评论有相当的分量,那随笔式的文论很具亲和力和可读性。他不但论及了18至19世纪的作家如笛福、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还剖析了博尔赫斯、奥兹、莱辛等20世纪的文学巨匠。优美的文笔和较高学术价值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学评论集。
J.M.库切,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先后在南非和美目接受教育。他著有十部小说,除此尚出版有学术论文、翻译著作和文学评沦。自2002年开始,他定居于澳大利亚。200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为文学保留“异乡人”的眼光 顾文豪 刊于2010年5月25日《外滩画报》 库切有回在访谈中说:“我不知道身为人是不是构成了值得骄傲的地位,当人们看到我们以何等的狂妄自大来对待一起分享大地的其他生灵。所以,我并不试图赞同或传播我们人类。”说这话的库切浑如人类的远方亲...
评分标题纯属戏仿——借鉴了库切这本文论集子里大多数文章的标题格式。事实上,本书的内容也和标题风格保持了高度一致,真诚,朴实,毫不矫饰。如果不是看译后记中的说明,我还以为这书是由上课的讲稿集结而成的。书里的内容比较驳杂,评论内容也颇为宽泛,时间,地区以及文体的跨...
评分风格与立场 ——关于库切《异乡人的国度》 文/苏七七 《异乡人的国度》是J.M.库切的书评集,自从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小说都已经翻译成了中文(没得奖之前翻译了一本《耻》),现在轮到翻译评论集。这个集子里的文章写于1986-1999年,绝大部分发表在《纽约图书评论》上...
评分标题纯属戏仿——借鉴了库切这本文论集子里大多数文章的标题格式。事实上,本书的内容也和标题风格保持了高度一致,真诚,朴实,毫不矫饰。如果不是看译后记中的说明,我还以为这书是由上课的讲稿集结而成的。书里的内容比较驳杂,评论内容也颇为宽泛,时间,地区以及文体的跨...
评分异乡人的眼光 顾文豪 刊于2010年5月22日《新京报》 库切有回在访谈中说道:“我不知道身为人是不是构成了值得骄傲的地位,当人们看到我们以何等的狂妄自大来对待一起分享大地的其他生灵。所以,我并不试图赞同或传播我的人类”,说这话的库切浑如人类的远方亲戚,冷静,漠然。在...
参考价值不算很大,虽然库切真的很博学,其视角常有独特之处,文风又平易近人。《内心活动》应该会好点。
评分虽然阅读罗兰巴特和桑塔格时很吃力,尤其是前者,但要好于库切这样的评论文章。他是一流的叙事大师,二流的评论者。
评分库切的观点和苏珊桑塔格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对立,他把批评看作积极的解构行为,最具质疑精神的批评恰恰是经典用以界定自身、从而得以继续存在下去的东西。四星给陀思妥耶夫斯基、里尔克、布罗茨基、奥兹四篇,其实大部分作家还是读过的,像库切这样亲民的大师评论也很难得,无奈还是会有深深的陌生感,戈迪默《偶遇者》、马哈福兹《千夜之夜》、鲁西迪《午夜之子》、奥兹《地下室里的黑豹》、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待读。
评分比较浅显
评分库切的观点和苏珊桑塔格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对立,他把批评看作积极的解构行为,最具质疑精神的批评恰恰是经典用以界定自身、从而得以继续存在下去的东西。四星给陀思妥耶夫斯基、里尔克、布罗茨基、奥兹四篇,其实大部分作家还是读过的,像库切这样亲民的大师评论也很难得,无奈还是会有深深的陌生感,戈迪默《偶遇者》、马哈福兹《千夜之夜》、鲁西迪《午夜之子》、奥兹《地下室里的黑豹》、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