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福斯特(1879~1970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包括六部小说,两集短篇小说集,几部传记和一些评论文章。他的长篇小说几乎都是反映英国中上层阶级的精神贫困,在每部作品中主人公都试图通过挣脱社会与习俗的约束来求得个人解放。福斯特的作品语风清新淡雅,虽然人物的个性很容易被把握,但命运安排往往令人不可预测却又铺叙自然。八十年代以来《印度之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天使不敢驻足的地方》、《莫利斯》和《霍华德庄园》都被成功地搬上银幕,使福斯特的作品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虽然这些作品反映的都是二十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状况,但其间表达的自由、平等与人道的精神对正在走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仍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花了一天来读这本书,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第三四章人物和第六章幻想。关于福斯特提到的二流小说家总是以死亡和结婚来结束小说这一点,早先读简·奥斯汀小说时就有这种感觉。关于《傲慢与偏见》,人物倒还好,但是结局真是不敢恭维。《简·爱》也是一样。小说人物写出来之后会...
评分福斯特是一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一本《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誉为经典,而这本书是他参加剑桥三一学院克拉克讲座的汇总,出版后也迅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小说理论批评入门书。除导言和结语外,全书共讲了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模式与节奏七个方面——听起来平平不奇,小...
评分Tremendously readable. Forster writes without no phony scientific attempts, but the work turns to be persuasive with the pre-Bakthin formalistic aucuracy and understandable categories. The time-space dimension is as simple and classy as Newton, still it wor...
评分这是一本有关E.M.福斯特的唯一一部文学评论作品。全书共九章,除首尾章是关于福斯特在剑桥三一学院演讲的开场白与结束语之外,中间部分作者把该演讲分为七大部分:故事、人物、人物(续)、情节、幻想、预言、模式和节奏来向听众阐释自己对小说各个要素的理解。其中作者把人物...
评分记得大学时候,对阅读格外痴狂,经常乱七八糟读各种文学作品。但一到跟老师、同学讨论的时候,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某一天,一个老师看不下去了,批评我说,书不是这样读的,如果你连如何正确阅读一本小说都不知道,这样乱翻一气有什么用呢?他建议我先去读一本文学批评册...
福斯特似乎在说,根本就没有文学理论这么一说,你们都去死吧。但是他老人家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构造着理论。
评分福斯特在这本书里最大的贡献一是提出了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一是很好地解释了何为情节。不过局限也是明显的。
评分一己之力自然是无法战胜学术长河的,但福斯特的截流使他在历史上有了位置。福斯特无时无刻不在警惕所谓的批评体系,同时又小心翼翼地构筑一套属于自己的模糊混沌又不乏武断的批评话语。对待此书,别太严肃。应该当作家随笔读,不应当理论读。他激烈地抨击和否认亚里士多德,但也跳脱不出亚里士多德的阴影。同样为小说家做演讲录,福斯特比帕慕克那本精彩得多。因为福斯特身上有着小说家与批评家的二律背反,帕慕克则怡然自得地充当着小说家的角色,写下的都是小说家的随感。福斯特则有一个激烈的搏斗过程。 任何一本批评著作都在嘲笑此刻正作为读者的伪学者:还来读我吗?赶紧滚去读小说吧。
评分福斯特在这场讲演中,对组成小说的要素,如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模式与节奏的论述,诸如圆形、扁平人物,内外叙述视角分类这些内容,已经成为了院校学习的经典理论。但福斯特最终的结论是长篇小说的技术要求并无须严格限制,只要合用就好。福斯特的讲演语气亲切,内含讥讽,指出其余作家创作上的缺陷时毫不留情,在书中福斯特比较赞赏的作品通常都出自他所说的预言式作家,《卡拉马佐夫兄弟》《白鲸》《呼啸山庄》《尤利西斯》,对亨利.詹姆斯和司各特、伍尔芙的某些作品则颇有些不认可。在看完福斯特对其他著作的点评之余,当然还要记得通常看论述一部作品的书,肯定不如直接去看原著。
评分福斯特在这本书里最大的贡献一是提出了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一是很好地解释了何为情节。不过局限也是明显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