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福斯特(1879~1970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包括六部小说,两集短篇小说集,几部传记和一些评论文章。他的长篇小说几乎都是反映英国中上层阶级的精神贫困,在每部作品中主人公都试图通过挣脱社会与习俗的约束来求得个人解放。福斯特的作品语风清新淡雅,虽然人物的个性很容易被把握,但命运安排往往令人不可预测却又铺叙自然。八十年代以来《印度之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天使不敢驻足的地方》、《莫利斯》和《霍华德庄园》都被成功地搬上银幕,使福斯特的作品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虽然这些作品反映的都是二十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状况,但其间表达的自由、平等与人道的精神对正在走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仍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管窥《小说面面观》 在豆瓣看的书评影评多了,总免不了心生疑惑:为何那么多所谓的书评人,评书前总要先细数一遍作者的生平成就,知名著作,中间辅以一点鸡毛蒜皮的八卦绯闻,最后才惜字如金地顺带两句此书在历史上的地位,一篇所谓的书评就此完成了。怪哉,这种妖风邪...
评分小说的基本面即故事。故事是一些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就故事在小说中的地位而言,它只有一个优点:使读者想要知道下一步将发生什么。反过来说,它也只能有一个缺点:无能使读者想要知道下一步将发生什么。这就是能够加诸于故事性小说中的仅有的两个批评标准。故事虽是...
评分 评分 评分福斯特是一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一本《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誉为经典,而这本书是他参加剑桥三一学院克拉克讲座的汇总,出版后也迅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小说理论批评入门书。除导言和结语外,全书共讲了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模式与节奏七个方面——听起来平平不奇,小...
福斯特在这场讲演中,对组成小说的要素,如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模式与节奏的论述,诸如圆形、扁平人物,内外叙述视角分类这些内容,已经成为了院校学习的经典理论。但福斯特最终的结论是长篇小说的技术要求并无须严格限制,只要合用就好。福斯特的讲演语气亲切,内含讥讽,指出其余作家创作上的缺陷时毫不留情,在书中福斯特比较赞赏的作品通常都出自他所说的预言式作家,《卡拉马佐夫兄弟》《白鲸》《呼啸山庄》《尤利西斯》,对亨利.詹姆斯和司各特、伍尔芙的某些作品则颇有些不认可。在看完福斯特对其他著作的点评之余,当然还要记得通常看论述一部作品的书,肯定不如直接去看原著。
评分2017年已读041:福斯特从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模式与节奏七个面向观照、解读小说,明白晓畅,不妄言不教条不空谈理论,反而注重直觉式的自我领悟与斩钉截铁的论断,常有一针见血的洞见。90年前的小说批评文本,如今读来已不算新鲜,有些观点更有待商榷,如福斯特虽然开创性地提出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分,但对其概念本身并没有诠释得很清楚,援引的例证也很可疑,尤其随着叙事技术的发展,“圆形”与“扁平”已不是衡量人物塑造的关键。关于这一点,可参看詹姆斯·伍德的《小说机杼》。
评分虽说有些乱, 但分析的还是蛮到位的
评分原来那个烂俗例子是这书里的~~整体说来就讲了一个道理:小说的本质是构造形式感受场域而非针对切实出现在文本里的对象。换句话说小说并不等于小说讲的故事,而在于讲故事的方式,在于基本面与逻辑面的凝和。
评分我果然还是书读得太少。另,译笔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