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的發型》一書分“服飾”、“飲食”、“起居”、“鑒賞”四輯,作者對古代的名物、生活細節懷著深深溫情,以清麗的文筆、幽微的心思,挖掘意趣、渲染喜悅、旁徵博引、亂花迷眼,又每每能以小見大。書中另附有大量精美的彩圖,使之更臻完美。潘金蓮的發型到底如何?按書中的說法,是“紅絲兒紮著,一窩絲攢上,載著銀絲髻。”其實從圖片上看來,這個“銀絲髻”是個窩頭形狀的玩意兒,潘金蓮成天將其頂在頭上,還是“美極瞭”,依照現在的審美眼光來看就未必如此。比銀絲髻更高一級的是各種“冠”,是官宦人傢的正室夫人纔能享受的特權。潘金蓮一生沒有過戴冠的風光,因為她人生的頂點,隻到瞭夠戴銀絲髻的段位。
其實本書不是單單解決這個問題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有獵奇的欲望,所以這是一本有著好名字的有趣的書,對古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細節進行一番梳理考據,滿足瞭我們“偷窺古人”的欲望又長瞭見識。如關於“紅豆刨冰”等如今時興的冷飲,書中考證說在宋代就有瞭——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描繪瞭汴梁街頭的冷飲攤,青傘下高掛著“香飲子”字樣的招牌。《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上還記載瞭當時的其它飲料:“綠豆甘草冰雪涼水”、“雪泡豆兒水”等,的確與 “紅豆刨冰”遙相呼應。
讀《潘金蓮的發型》,很有欣賞李漁《閑情偶寄》的趣味,充分顯示瞭古人休閑生活的情趣。掩捲而思,時尚、流行也確是一個螺鏇上升的過程。
孟暉 女,1968年4月30日齣生於北京,達斡爾族。1987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本科,1990年肄業,1990-1993年10月在法國巴黎留學。1994-1998年在北京藝術博物館工作。1998年至今在北京三聯書店編輯部工作。主要作品《花間十六聲〉、《畫堂香事》、《盂蘭變》、 《中原女子服飾史稿》等。
前两天刚看了一篇文章,一个曾经在三联书店工作的人,感叹了一下,有的作者,辛辛苦苦写书,自费出书没人看。而有的作者,就写了那么几篇文章,ABC出一本,CDE出一本,ACE又出一本,就因为有名,或是出版方帮忙炒作得火,还都挺好卖的。 《潘金莲的发型》就给我后一种感觉。 在...
評分很多年前高中女同学在笔记本上写过一首诗,我二半夜发神经忽然想起就贴了出来: 暮春的繁花 / 散落缤纷的蕊泪 / 雨 / 在云中哭泣 / 我找不到那个叫做无忧的孩子 直接有同事在后面跟贴说:这孩子病的不轻啊。也对。这年头谁还写诗啊。浮燥的年头都在追绯闻追艳照追乔帮主为神...
評分林语堂先生在他的《生活的艺术》中用大量的篇幅展示了中国古代男性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诸多细节,而对于中国古代女性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却鲜有述及。鉴于女人本身具有的阴柔,我们知道女人是比男人更会“生活”的动物,所以即使林老先生没有述及,我们也完全可以想象,中国古...
評分看到那么多古代化妆品 又有机又原生态 有没有JM们按古法炮制下啊 听说吴佩慈就是照古代的法子去做美白护肤品的~~
評分看到一个短评说:“又是用潘金莲来炒作,就一个荡妇,为了吸引眼球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看到这个,我真是为作者抱不平,也为评论者的无知感到可怜,带着这样一种狭隘的思想,又如何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美”。所以,阅读是书和人是相互交流、同步呼吸才能体验的美...
bmvp
评分不好讀,她適閤寫段子。
评分好玩有趣
评分好玩有趣
评分要蒸點花露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