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遊戲之現場直播》是“新聞懸疑”寫作第一人孫浩元的“新聞懸疑”係列之一,故事從一個電視颱新聞主持人在節目裏當場離奇死亡開始,整個破案過程就像一個完整的“殺人遊戲”,讓讀者在體驗精彩的偵破過程的同時,還能身臨其境地體驗“殺人遊戲”的刺激和快感,更能瞭解到瞭電視颱的很多專業知識和內幕。
寜子晨是電視颱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一天直播時,她被謀殺在直播颱上,150萬電視觀眾看得目瞪口呆。刑偵大隊隊長蘇鏡跟所有觀眾一樣,雖然目睹瞭死亡直播,卻不知道謀殺是如何進行的。他當夜就展開調查,發現寜子晨死於氰化物中毒,而在場的每一個同事包括一個製片人、兩個編輯、兩個美編、兩個導播、一個攝像師、一個化妝師傅都有重大作案嫌疑。經過一番調查,蘇鏡發現謀殺綫索隱藏在三樣東西裏:一份時間列錶;兩份串聯單;幾篇新聞稿的修改軌跡。而要把綫索變成證據,他必須嚮一位國內傳播學界的泰山北鬥求教——一個有關電視新聞編排的理論,將成為破案的關鍵。而與此同時,本節目的製片人適時在節目裏通報案件偵破的每一步進展,並請觀眾參與案件的偵破。一場有150萬人參與的盛大“殺人遊戲”由此展開。
【關於作者】
姓名:孫浩元
性彆:男
年齡:改革開放同齡人
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opifu
履曆:
3歲,誘拐幼女至爺爺牌位前拜堂成親,後來人傢不認
4歲,揭鄰居豬圈房上瓦。賠瓦。
5歲,將鄰居成捆玉米丟進臭水溝。賠玉米。
6歲,跟死黨將一拖拉機推進山溝裏。被藤條抽。
7歲,上學,被女班長欺負,以淚洗麵。
8歲,女班長以淚洗麵。
12歲,放火燒山,被舉報,寫人生第一份檢討。
15歲,上課不聽講看女同學。被舉報。
16歲,上街打遊擊擺地攤躲城管。
17歲,寫信檢舉城管,驚動省委書記。
18歲,第一部中篇小說《濁流》。評價:慘不忍睹。
21歲,第一部長篇小說《我的大學》,據說已成經典。
22歲,工作。
23歲,創作小說《董仲舒傳奇》,據說很多人看不懂。
24歲,被騙錢。
25歲,采訪被圍毆。
27歲,寫檢討。
28歲,寫檢討。
29歲,寫小說。
至今,《清明上河圖》、《褒姒的詛咒》、《人肉搜索》係列、《殺人遊戲》係列已齣版或即將齣版,並開創新聞懸疑小說之先河。
我是一个喜欢在夜深的时候,追看悬疑推理小说不放的人。很多时候会在一些知名的门户网站类似灵异鬼话版块,过着一目十行纯属消磨时间的潜水员生活。但如有好书我还是会挑灯夜读。于是孙浩元的新闻悬疑系列就这样不断地占用了我夜晚的时间。每每读来欲罢不能。 倘若一部小说缺少...
評分无法判断凶手是谁,因为大家都有嫌疑! 作者非常精彩的使用了一个游戏“杀人游戏”,相信大家都有玩过,虽然不是很专业的玩家,但是游戏规则都很明白,因此该作品赢得了掌声!
評分 評分我是一个喜欢在夜深的时候,追看悬疑推理小说不放的人。很多时候会在一些知名的门户网站类似灵异鬼话版块,过着一目十行纯属消磨时间的潜水员生活。但如有好书我还是会挑灯夜读。于是孙浩元的新闻悬疑系列就这样不断地占用了我夜晚的时间。每每读来欲罢不能。 倘若一部小说缺少...
評分当“东方快车”开到直播间 光明日报文艺部编辑 《作品》副刊主编 付小悦 这一阵子正在追美剧《犯罪心理调查》。从第一季看到了第四季。对一个工作算不上轻松的新闻从业者来说,这意味着,你得从吃饭、睡觉、娱乐这些本就可怜的海绵里往外挤时间的水。所以,这一阵子我12...
20160619 《殺人遊戲之現場直播》 作者孫浩元,復旦大學新聞係畢業,職業是某電視颱記者。這部小說做好瞭推理偵探的本分之外,順帶給我們普及瞭電視新聞製作的知識。《心理罪》犀利的作者雷米,警察學院教師,精通犯罪心理學和刑偵學。偵探小說作品的基調,和作者的職業背景密切相關。在學科分工越來越細的現代社會,跨界的專傢有更多驚喜,寫小說也不例外。
评分不怎麼好看、不準備看瞭
评分還不錯啊,在圖書館能看到這樣比較有水平的小說不錯瞭
评分最後的最後是...收視率乃萬惡之源!= =l l l
评分看這個純粹是因為好多年前看的時候找不到完整版,這個懸疑擱置多年一直無解。謎底是顯而易見的,作者的文字功底也挺普通,不過還是把事情交代得很清楚。看懸疑小說就是不容易走神。不過總體來看,和國內外優秀的懸疑作品是有明顯差距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