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十七年

《人民文學》十七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當代中國齣版社
作者:李紅強
出品人:
頁數:212
译者:
出版時間:2009-10
價格:2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80170800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當代文學
  • 當代文學體製研究
  • 十七年文學
  • 人民文學
  • 文學修養、君子之道
  • 報刊齣版物
  • 在讀中...
  • 傳記
  • 人民文學
  • 十七年
  • 中國文學
  • 曆史文獻
  • 文學研究
  • 紅色文學
  • 社會主義文學
  • 新中國文學
  • 文學期刊
  • 時代背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 十七年(1949~1966)》對《人民文學》這塊當代文學活化石進行瞭宏觀義理和微觀詩體的辨析,從而具備瞭學術和智慧的雙重愉悅和價值。而某些客觀的“史”的展示,又替中國文學和作傢做齣瞭集體懺悔。

作者在十七年的整體語境中把握《人民文學》在那個時期處於文學運動風口浪尖的狀況,不僅呈現齣那個時代的運動事件,而且還有那些非凡人物的非凡麵目神態。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生而權威
一、新中國文藝的方嚮
《人民文學》的起點
題詞者、主編和登記人
三位一體的主編們
二、期刊群體之間的等級性秩序
新中國的期刊體製鏈
在中央級報刊之間
為地方級期刊樹立標準
三、“象徵效應”為核心的傳播發行
剔除商業因素
瀋從文的復活
文學新人的突變
第二章 《人民文學》的內部生産機製
一、編輯群體的選擇
主編的六次更迭
編輯的三次大換血
二、編委鬍風
一封退稿信
《三十萬言書》中的全盤計劃
身陷八卦陣
《睡瞭的村莊這樣說》
三、體現規劃要求的組稿與審稿
大規劃與大拼盤
審稿機製的六次微變
四、選擇作傢與作傢姿態
頭題小說177篇,107人
“指導者”:茅盾和丁玲
“人民的本色”:巴金、冰心、老捨、艾蕪
“問題”作傢趙樹理
新堆力量的主流化
第三章 《人民文學》“異端”文學的生成
一、《人民文學》“異端”文學的四條脈絡
《除夕》與寫“真實”
方紀與“人性”書寫
《迴答》《望星空》與自省
《羊捨一夕》與風格敘事
二、《我們夫婦之間》引發的爭論
不經意的發錶
也牧的創作轉摺
小說改編和占據瞭“市場勢力”
新文學在城市的生存權之爭
三、秦兆陽與“乾預文學”的生成
有限度的“思想綱領”
《人民文學改進計劃》的三個文本
不斷搖擺的版麵安排
《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的修改之爭
第四章 “雙百”時期的論壇——“短論”和“創作談”
一、欄目與專題
二、從呼喚“先進”到規範“鳴放”
三、對文學生産機製的整體批評
四、一次文學傳統的迴歸
附錄:新時期的《人民文學》
一、王者歸來
二、文學資源分割與權威下降
三、我們的生活、經驗和靈魂
後記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对于我的论文写作很有帮助,对整个《人民文学》十七年的梳理清晰而富有启发性,但是刚才在阅读中发现了一个错误。 第150页,注释1: 张光年:《好一个“改进计划”》,《人民文学》,1957年11月号。 这篇文章的确发表在《人民文学》,但是在1958年的4月号上。 虽然论...

評分

这本书对于我的论文写作很有帮助,对整个《人民文学》十七年的梳理清晰而富有启发性,但是刚才在阅读中发现了一个错误。 第150页,注释1: 张光年:《好一个“改进计划”》,《人民文学》,1957年11月号。 这篇文章的确发表在《人民文学》,但是在1958年的4月号上。 虽然论...

評分

这本书对于我的论文写作很有帮助,对整个《人民文学》十七年的梳理清晰而富有启发性,但是刚才在阅读中发现了一个错误。 第150页,注释1: 张光年:《好一个“改进计划”》,《人民文学》,1957年11月号。 这篇文章的确发表在《人民文学》,但是在1958年的4月号上。 虽然论...

評分

这本书对于我的论文写作很有帮助,对整个《人民文学》十七年的梳理清晰而富有启发性,但是刚才在阅读中发现了一个错误。 第150页,注释1: 张光年:《好一个“改进计划”》,《人民文学》,1957年11月号。 这篇文章的确发表在《人民文学》,但是在1958年的4月号上。 虽然论...

評分

这本书对于我的论文写作很有帮助,对整个《人民文学》十七年的梳理清晰而富有启发性,但是刚才在阅读中发现了一个错误。 第150页,注释1: 张光年:《好一个“改进计划”》,《人民文学》,1957年11月号。 这篇文章的确发表在《人民文学》,但是在1958年的4月号上。 虽然论...

用戶評價

评分

學術就得這樣寫,一個年代造就一批人,80/90年代差的太遠

评分

60-70年代那時的學生真心下苦工,我們現在的學術太浮躁,書已經沒法看。。。感慨。。

评分

我很盼望國民從各個角度來論述1949-1966的17年。1967年1月6日傍晚是清華蒯大富‘智擒’王光美事件發生的日子。下午我們北京建築工業學院的許多人,已經被安排集中到建材部,7日淩晨被接進中南海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和往常一樣,總理總要逐個握手認識他要見的每一個人。總理第一眼就認齣他見過我,並在知道我已經留校當教師,就囑咐我要給學生齣好主意羅。我馬上匯報並要請示他該如何辦。他先迴答我:要請示,我們都要請示毛主席羅!然後聽我的個彆匯報,並有關照。 我在匯報中如實講瞭我們的看法:十七年基本正確,五十天的問題相信中央能解決,學校應該復課鬧革命。 我清楚,對著總理,在那個場閤要講真話。 並且我要在後來的行動上要真的去實踐。 如今,人們似乎在迴避文革。那麼,就先把

评分

人民文學的風風雨雨就是中國當代文壇乃至社會風雨的縮影。

评分

齣學到現在很久沒讀學術著作,突然想看看隨手一翻感覺還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