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人民文学》与"人民文学"

新时期《人民文学》与"人民文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郑纳新
出品人:
页数:230
译者:
出版时间:2011-3
价格:2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4730301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新时期
  • 人民文学
  • 郑纳新
  • 文学理论
  • 文学
  • 当代文学
  • 小说发展研究
  • 学术
  • 人民文学
  • 新时期
  • 文学期刊
  • 中国文学
  • 文化研究
  • 社会变迁
  • 文学批评
  • 大众传播
  • 思想史
  • 文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时期〈人民文学〉与"人民文学"》主要研究了新时期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杂志《人民文学》及其与(人民文学)的关系,进而揭示新时斯文学发展变化的一般轨迹与内在脉络,阐述新时期文学与国家文艺政策、与文学传媒的内在关联。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人民文学》的复刊与“人民文学”的恢复
第一节 “人民文学”的建构与《人民文学》
第二节 《人民文学》的复刊与文艺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人民文学》的复刊表述与“人民文学”历史的接续
第二章 《人民文学》的黄金时代与“人民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文艺政策的转变与文学空间的开拓
第二节 伤痕一反思文学与当代历史书写
第三节 改革文学与时代转换书写
第四节 乡土、市井文学与当代民间书写
第五节 探索文学与文学空间的拓展
第三章 《人民文学》的两难与“人民文学”的淡化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寻根文学与视点转移。
第三节 先锋文学与非大众化
第四节 非文学因素对“人民文学”及《人民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新时期《人民文学》的文学组织活动
第一节 文学组织活动与文学自主性的建立
第二节 服务于创作的文学批评
第三节 张光年与新时期的《人民文学》
结 语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选题比较独特,但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就是 “人民文学”并非一个清晰的概念,从作者的讨论中,我们也很难得到新时期的“人民文学”与十七年有何种承接。我认为这种承接是存在的,而作者却自相矛盾地认为新时期文学完全变了风貌。文章有相当一部分在写“人民文学”的淡化,加上最后一整章都在谈刊物的组织工作,可见作者对这个概念并没有十足的底气。且就是在这最后一章中,也夹杂了张光年与刊物的关系等,而又只提了张光年,恐怕不充分。在中间的主要部分,作者主要写的内容是在刊物上发表的重要作品的分析,其实就是刊物的发表史加作品评论。这样很难体现刊物的媒介意义。而且也反证了作者眼中的“人民文学”其实就是现代派到来之前的主流文学。这样概念的意义何在呢?

评分

从《人民文学》看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很大气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一个窗口,借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了解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状况和文学发展。给我们在文学的评价批评等理论研究上以启迪,让我们能在文学理论的角度上再审视我们新时期以来出现的那些小说作品,让我们更好更深刻的读小说。

评分

12.10 课上阅毕。

评分

12.10 课上阅毕。

评分

从《人民文学》看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很大气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一个窗口,借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了解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状况和文学发展。给我们在文学的评价批评等理论研究上以启迪,让我们能在文学理论的角度上再审视我们新时期以来出现的那些小说作品,让我们更好更深刻的读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