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十七年

《人民文学》十七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李红强
出品人:
页数:212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0
价格:2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80170800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体制研究
  • 十七年文学
  • 人民文学
  • 文学修养、君子之道
  • 报刊出版物
  • 在读中...
  • 传记
  • 人民文学
  • 十七年
  • 中国文学
  • 历史文献
  • 文学研究
  • 红色文学
  • 社会主义文学
  • 新中国文学
  • 文学期刊
  • 时代背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十七年(1949~1966)》对《人民文学》这块当代文学活化石进行了宏观义理和微观诗体的辨析,从而具备了学术和智慧的双重愉悦和价值。而某些客观的“史”的展示,又替中国文学和作家做出了集体忏悔。

作者在十七年的整体语境中把握《人民文学》在那个时期处于文学运动风口浪尖的状况,不仅呈现出那个时代的运动事件,而且还有那些非凡人物的非凡面目神态。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生而权威
一、新中国文艺的方向
《人民文学》的起点
题词者、主编和登记人
三位一体的主编们
二、期刊群体之间的等级性秩序
新中国的期刊体制链
在中央级报刊之间
为地方级期刊树立标准
三、“象征效应”为核心的传播发行
剔除商业因素
沈从文的复活
文学新人的突变
第二章 《人民文学》的内部生产机制
一、编辑群体的选择
主编的六次更迭
编辑的三次大换血
二、编委胡风
一封退稿信
《三十万言书》中的全盘计划
身陷八卦阵
《睡了的村庄这样说》
三、体现规划要求的组稿与审稿
大规划与大拼盘
审稿机制的六次微变
四、选择作家与作家姿态
头题小说177篇,107人
“指导者”:茅盾和丁玲
“人民的本色”:巴金、冰心、老舍、艾芜
“问题”作家赵树理
新堆力量的主流化
第三章 《人民文学》“异端”文学的生成
一、《人民文学》“异端”文学的四条脉络
《除夕》与写“真实”
方纪与“人性”书写
《回答》《望星空》与自省
《羊舍一夕》与风格叙事
二、《我们夫妇之间》引发的争论
不经意的发表
也牧的创作转折
小说改编和占据了“市场势力”
新文学在城市的生存权之争
三、秦兆阳与“干预文学”的生成
有限度的“思想纲领”
《人民文学改进计划》的三个文本
不断摇摆的版面安排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修改之争
第四章 “双百”时期的论坛——“短论”和“创作谈”
一、栏目与专题
二、从呼唤“先进”到规范“鸣放”
三、对文学生产机制的整体批评
四、一次文学传统的回归
附录:新时期的《人民文学》
一、王者归来
二、文学资源分割与权威下降
三、我们的生活、经验和灵魂
后记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的论文写作很有帮助,对整个《人民文学》十七年的梳理清晰而富有启发性,但是刚才在阅读中发现了一个错误。 第150页,注释1: 张光年:《好一个“改进计划”》,《人民文学》,1957年11月号。 这篇文章的确发表在《人民文学》,但是在1958年的4月号上。 虽然论...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的论文写作很有帮助,对整个《人民文学》十七年的梳理清晰而富有启发性,但是刚才在阅读中发现了一个错误。 第150页,注释1: 张光年:《好一个“改进计划”》,《人民文学》,1957年11月号。 这篇文章的确发表在《人民文学》,但是在1958年的4月号上。 虽然论...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的论文写作很有帮助,对整个《人民文学》十七年的梳理清晰而富有启发性,但是刚才在阅读中发现了一个错误。 第150页,注释1: 张光年:《好一个“改进计划”》,《人民文学》,1957年11月号。 这篇文章的确发表在《人民文学》,但是在1958年的4月号上。 虽然论...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的论文写作很有帮助,对整个《人民文学》十七年的梳理清晰而富有启发性,但是刚才在阅读中发现了一个错误。 第150页,注释1: 张光年:《好一个“改进计划”》,《人民文学》,1957年11月号。 这篇文章的确发表在《人民文学》,但是在1958年的4月号上。 虽然论...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的论文写作很有帮助,对整个《人民文学》十七年的梳理清晰而富有启发性,但是刚才在阅读中发现了一个错误。 第150页,注释1: 张光年:《好一个“改进计划”》,《人民文学》,1957年11月号。 这篇文章的确发表在《人民文学》,但是在1958年的4月号上。 虽然论...

用户评价

评分

文学为文没有空谈,切中要害深度后收获良多。

评分

基础研究。

评分

读了几篇发现知识面很广,当下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评分

还不错,刚开始读,确实知识面很广,开拓眼界

评分

我很盼望国民从各个角度来论述1949-1966的17年。1967年1月6日傍晚是清华蒯大富‘智擒’王光美事件发生的日子。下午我们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的许多人,已经被安排集中到建材部,7日凌晨被接进中南海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往常一样,总理总要逐个握手认识他要见的每一个人。总理第一眼就认出他见过我,并在知道我已经留校当教师,就嘱咐我要给学生出好主意罗。我马上汇报并要请示他该如何办。他先回答我:要请示,我们都要请示毛主席罗!然后听我的个别汇报,并有关照。 我在汇报中如实讲了我们的看法:十七年基本正确,五十天的问题相信中央能解决,学校应该复课闹革命。 我清楚,对着总理,在那个场合要讲真话。 并且我要在后来的行动上要真的去实践。 如今,人们似乎在回避文革。那么,就先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