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玛赞·莎塔碧(Marjane Satrapi)于1969年出生于伊朗雷士特。她在德黑兰长大,在那里的法语公立学校学习,之后去维也纳,后又去斯特拉斯堡学习插图艺术。她写过几本儿童读物,创作的插图发表在世界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包括《纽约人》和《纽约时报》。她目前住在巴黎。
伊朗,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长期以来人们谈起她总是将之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作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作者出身豪门,以当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为背景,用客观的眼光叙述了国王被推翻、两伊战争等事件。伊朗的政治、历史、文化也随这个女孩的成长经历以及那黑白分明、质朴有力的有版画感的图画,走近了读者,震撼人心。出版后,先后获得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拍成动画片后,入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第33届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等六大奖项提名,并获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本次将原来的四册合为一本出版。
在市图里偶遇这本书,翻开第一页就果断决定带走! 第一页说的是小女孩们不懂为什么要戴头巾,各种顽皮,各种幽默,所以当下就觉得肯定会是本有趣的书。 借到之后没有立刻看,转眼又到了一个周末,懒洋洋的起床后,坐在床上翻起这本书,结果越看越喜欢,或者说,欢喜。最后结局...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自传体漫画,叫《我在伊朗长大》。 假如要我简单说一下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伊朗贵族后裔的少女,因为国家在宗教革命后逐渐走向专制,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让她在14岁就去国外独自一人留学,含辛茹苦凑钱让她在国外成长,如果...
评分1是的,你是上苍之光,你是我的选择,是我最终的和最好的选择。P8 2革命就像一辆自行车,什么时候转不动了,它就倒下来了。P10 3 烈士的献身是向社会的静脉注入献血。P118 4世界上没有一种狂叫能够释放我胸中的悲伤和愤怒。P145 5我看着外婆脱去哟福。每天早晨,外婆都摘下茉莉...
评分尽管作者在小时候经历了战争、动荡与变革,结果并没有是她变得更不一样,她依旧成为了一个有点恶意的普通人。她所有的性格更多是家庭给她的,而非伊朗当时本身。或者说书中并没有表现出来。而她的眼睛,还原了一个相对客观的伊朗环境,像所有当时的居民一样,他们都是见证者。
评分启发不少。但答案还需要自己去寻找。
评分第一次离开是被迫,第二次是没法不离开而且再也不会回来。故土会永远深爱,只是这爱埋在心底就够,因为爱越大,失望也越大。“我目睹了一场革命,它使我失去了一部分亲人。我经历了一场战争,它使我远远离开了我的祖国和我的父母......最后是一段平庸的爱情故事差点要了我的命。”
评分启发不少。但答案还需要自己去寻找。
评分书比电影好看,情感更加细腻,不过窝不得不说,为何那么左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