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遗民社会

清初遗民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孔定芳
出品人:
页数:383
译者:
出版时间:2009-7
价格:5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606094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明末清初文化
  • 历史
  • 遗民
  • 明遺民
  • 文化
  • 学术
  • 明清史
  • 清初
  • 遗民
  • 社会
  • 历史
  • 文化
  • 士人
  • 明清
  • 思想
  • 认同
  • 群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清初遗民社会:满汉异质文化整合视野下的历史考察》试图以明遗民为视点,尝试从清初满汉文化的整合与明遗民待清态度的变迁二者之互动为切入口,来阐述明遗民在清初的历史演绎。文章的取径始终围绕着两个断面:一方面,在清初,满汉两种异质文化经由了从冲突到调融再到整合的历史流变,另一方面,与之相偕应,明遗民对清廷的态度亦发生了从抗争、不合作到徘徊、分化再到亲附合流的蜕变。纵向上,揭示清初满汉文化整合与明遗民变迁的双向互动与基本规律;横向上,展示明遗民与清初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的多层面的内在牵连。

作者简介

孔定芳

1963年出生于湖北省崇阳县。198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师从熊铁基先生;200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师从陈祖武先生;2007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出站,师从李焯然先生。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思政学院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明清学术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目录信息

序说
一、释题:“清初”的时间界域与“明遗民”之义界
二、学术前史:明遗民研究之回顾
第一章 明清易代与遗民意识的发轫
一、易代之际明遗民的心理氛围
二、遗民意识的发轫
第二章 满汉文化的冲突与明遗民的抗争
一、民族矛盾的凸显与满汉文化的冲突
——以剃发易服为焦点
二、武装抗清:明遗民的“举义”
三、文化抗争:社会批判思潮的勃兴
第三章 满汉文化的调融与明遗民的徘徊与分化
一、清初社会的由乱而治与满汉文化的调融
二、遗民态度的松动与遗民群体的分化
三、从“保国”到“保天下”
第四章 满汉文化调融的限度与明遗民的反复
一、满汉文化调融的限度
二、明遗民的恢复期待
三、“三藩之乱”中的遗民动向
第五章 满汉文化的整合与明遗民的淡出
一、清初社会秩序的重建与满汉文化的整合
二、清廷的遗民策略:以康熙“博学鸿儒科”为视点
三、遗民态度的蜕变:由反清而附清
第六章 关于明遗民与满汉文化问题的若干历史认识
一、关于明遗民现象和明遗民文化的历史评价
二、清初满汉文化整合的三阶段及异质文化整合的一般规律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明末清初,顾炎武谓之亡天下,此亡天下者,自为儒家礼仪秩序之沦丧,而非今日民族国家之灭亡。由于顺治年间清廷采压服政策为主,又加上剃发易服之压迫,明遗民们深怀民族故仇之恨,对清廷采取坚决不认同的措施,想尽办法试图变乱运作,但不争气的南明政权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从...

评分

明末清初,顾炎武谓之亡天下,此亡天下者,自为儒家礼仪秩序之沦丧,而非今日民族国家之灭亡。由于顺治年间清廷采压服政策为主,又加上剃发易服之压迫,明遗民们深怀民族故仇之恨,对清廷采取坚决不认同的措施,想尽办法试图变乱运作,但不争气的南明政权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从...

评分

明末清初,顾炎武谓之亡天下,此亡天下者,自为儒家礼仪秩序之沦丧,而非今日民族国家之灭亡。由于顺治年间清廷采压服政策为主,又加上剃发易服之压迫,明遗民们深怀民族故仇之恨,对清廷采取坚决不认同的措施,想尽办法试图变乱运作,但不争气的南明政权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从...

评分

明末清初,顾炎武谓之亡天下,此亡天下者,自为儒家礼仪秩序之沦丧,而非今日民族国家之灭亡。由于顺治年间清廷采压服政策为主,又加上剃发易服之压迫,明遗民们深怀民族故仇之恨,对清廷采取坚决不认同的措施,想尽办法试图变乱运作,但不争气的南明政权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从...

评分

明末清初,顾炎武谓之亡天下,此亡天下者,自为儒家礼仪秩序之沦丧,而非今日民族国家之灭亡。由于顺治年间清廷采压服政策为主,又加上剃发易服之压迫,明遗民们深怀民族故仇之恨,对清廷采取坚决不认同的措施,想尽办法试图变乱运作,但不争气的南明政权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从...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国家图书馆读的,还行。

评分

三星半吧。材料丰富,考察了满汉文化的冲突、调融与整合,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明遗民的抗争、徘徊与弃守。但在整本书的论述中,立场反复不定,所谓最后的整合可能只限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上,从精神心态文化上来说,书中所说的满汉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最终形成,满汉共同的文化认同,究竟形成于何时,仍然是个问题,甚至可能压根不存在最终形成这一说。另外,人名、书名以及引用诗句有一些错误。

评分

明遗VS满遗,谁爆谁?传送 http://vdisk.微博.com/s/yV7YJRX8GUInu

评分

明遗VS满遗,谁爆谁?传送 http://vdisk.微博.com/s/yV7YJRX8GUInu

评分

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出发。论事多有可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