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是一部描寫清末上海妓院日常生活的長篇小說,旁及官場和商界等多個社會層麵,曾被鬍適稱為“吳語文學的第一部傑作”,魯迅則曾稱贊它有“平靜而近自然”的風韻。
張愛玲將《海上花列傳》視作《紅樓夢》之後傳統小說的又一座高峰,推崇備至。為瞭去除書中的吳語對白對讀者造成的障礙,她將之盡數譯為國語,希望能使更多人讀到並重視這部小說。
分為《海上花開》《海上花落》兩本。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齣生於上海,原名張煐;1922年遷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迴上海,讀《紅樓夢》和《三國演義》;1930年改名張愛玲;1939年考進香港大學;1941年與鬍蘭成結婚,1947年離異;1945年自編《傾城之戀》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戰勝利;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離港赴美;1969年《紅樓夢未完》在颱灣發錶;1973年定居洛杉磯,《初詳紅樓夢》刊載於颱灣雜誌;1975年完成英譯《海上花列傳》,《二詳紅樓夢》在颱灣發錶;1976年《三詳紅樓夢》在颱灣發錶;1977年《紅樓夢魘》在颱灣皇冠齣版社齣版;1995年9月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74歲;2003年10月,哈爾濱齣版社齣版14捲本《張愛玲典藏全集》。
理解中国社会之难,难在所见非所得。说社会有碍,谈妓院无妨。于是敞开来说这本《海上花》。仅作抛砖。 作者开篇就写:这花海表面繁荣,底下无根无蒂。一不小心,就“闯空一脚,一落千丈”。在妓院这等风月场所,逢场作戏、虚情假意本该是常态。你出钱,我卖身,天经地义。灯...
評分可能是因为看过电影的缘故,没有在电影中出现的人物的段落看得不是很仔细,为了看看沈小红的结局又买了看。囫囵吞枣地看完了,看了后,发现人情世故都藏在细节里,跳过之后,对一个人的评价就很不一样了。海上花开里面写了各种各样的花儿,低等的,高级的,他们与各自的相好相...
評分第一次看海上花开,是大四回家陪妈妈的时候。坐在太阳底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我手上拿着书,懒懒地回应着。书里的情节却冷而淡而近乎无味,太阳大而刺眼却可以温暖些许。不过,当时却没有把书看完。想来,也是有其他的事情挂在心头。那时的我,和现在也宛若两样。 ...
評分 評分海上花虽写妓院浮华地,却是寂寞之书,读之平淡,如微波叠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绵密纷呈。只觉与众不同,哪里不同,回头一看作者例言,以及开篇第一回,早已言明在先。:“惟穿插藏闪之法,则为从来说部所未有。” 读这样的书,竟像长卷迷宫,走着走着,迎面又碰到了你。似...
鬍適稱其為“吳語文學的第一部傑作”,張愛玲也對其頗多溢美之詞。隻是於我而言,太多的吳方言詞匯充斥其間,盡管是改寫過的國語版本,依然生澀,讀起來特彆慌張。
评分原以為是一本純粹描寫風月的章迴體小說。不論筆觸和藝術感染力遠不及金瓶梅。更無法與石頭記媲美一二。張氏抬舉《海上花列傳》大約與其吳語背景有關。但人物刻畫尚算細緻。印象深刻的是黃翠鳳的辣,張蕙貞的懦,李漱芳的癡,吳雪香的憨。
评分一群高級妓女的故事,究竟沒有什麼大意思。不過也還有點味道,若是說可與紅樓夢相較一二,那就是笑話瞭。
评分好得不得瞭,開頭幾段套語可以去掉,就趙樸齋娘妹齣場時有點斷氣
评分從闖蕩上海的青年農民趙樸齋跌跤起,到其淪落為妓女的妹妹趙二寶做夢止,敘述的似乎仍然是一個傳統的外地傢族群落在上海灘奮鬥與沉淪的過程。然而其內容已全然不同。沒有一條綫索明晰,主題集中的主綫,也沒有濃墨重彩刻畫眾星拱月式的主要人物,有的隻是一場場燈紅酒綠,釧動釵飛的宴會與叫局,場景是多變的,人物是變換的,而且作者似乎也懶得介紹齣場人物的身世背景與生活經曆。在無限止的碰和賭牌、管弦嘈雜中不知所措,摸不著頭腦。大大小小幾十迴的宴會與花酒中,錶麵上是稱兄道弟,炫耀擺闊,其內底裏真不知隱含瞭多少的陰謀與交易,利用與被利用,纔能把天南地北、毫不相乾的人聚集起來,使社會成為一個有機的聯絡的整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