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與德性觀念的根源

論美與德性觀念的根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學齣版社
作者:弗蘭西斯•哈奇森
出品人:
頁數:218
译者:
出版時間:2009-9
價格:3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8065702
叢書系列:啓濛運動經典譯叢
圖書標籤:
  • 哲學
  • 弗蘭西斯•哈奇森
  • 倫理學
  • 美學
  • 哈奇森
  • 道德哲學
  • 德性倫理
  • 思想史
  • 美學
  • 倫理學
  • 哲學史
  • 觀念史
  • 西方哲學
  • 古典哲學
  • 德性倫理
  • 美學思想
  • 價值論
  • 文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提供最大限度的幸福”這一標準,是功利主義倫理學原則的一部分;同樣,人民對於不能充分履行職責的政府的反抗權,則是自由主義信條的一部分。在本書中,哈奇森首次將這一論點的上述兩個方麵聯係起來 ,並匯成這樣一句名言:“為最大多數社會成員提供最大幸福的行為就是最好的行為”。本書為蘇格蘭啓濛運動經典譯叢之一。

著者簡介

作者弗蘭西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1694—1746)是蘇格蘭啓濛運動中第一個主要思想傢,他在1729—1746年間任格拉斯哥大學哲學教授,對後來的蘇格蘭大思想傢産生瞭重大影響。他研究的主題包括形而上學、邏輯和倫理學,但他的重要性幾乎全在於他的倫理學著作。他的倫理學立場是強烈地反對霍布斯(Thomas Hobbes),而基本上同意沙夫茨伯裏(Shaftesbury)的思想,並將其更精確、更哲學化地錶達齣來。他主張仁慈的感覺是人性中原始而不可化約的部分。就如同視覺和聽覺,道德感也是人類的一種知覺。霍布斯主張人性基本上是自我中心的,但哈奇森卻強調人的社會性。

圖書目錄

對美、秩序等的研究1
第一節 論區彆於通常為感覺所理解的某些知覺能力3
第二節 論本原美或絕對美14
第三節 論公理之美24
第四節 論相對美或比較美32
第五節 論我們由美或效果之規則性對緣由中的設計與智慧的推理37
第六節 論人類美的感官的普遍性55
第七節 論習俗、教育和典範對我們內在感官的影響65
第八節 論內在感官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及其終極緣由71
對我們的德性或道德善的觀念根源的研究79
導言對道德善與惡的研究81
第一節 我們藉以知覺德性與惡行,並對他人加以贊許或非難的道德感官85
第二節 論高尚行為的直接動機99
第三節 德性的感官以及與它有關的各種看法和一般基礎;計算行為之道德程度的方式117
第四節 所有人一緻認可他們對道德行為錶示贊許的一般基礎,不同道德看法的根據140
第五節 進一步證實我們擁有已植入本性的指嚮德性的實踐行為意嚮;進一步闡明我們帶有附加利益動機即榮譽、羞愧和憐憫的不同程度的仁愛本能154
第六節 論這種道德感官之於人類當下幸福的重要性及其對人類事務的影響173
第七節 對某些復雜道德觀念的推理,即,根據這種道德感官而論義務以及絕對權利、非絕對權利、外在
權利、可讓渡和不可讓渡的權利191
譯者緻謝218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自愛是人身上如此強大的一種激情,要反駁建立在自愛基礎上的倫理思想並非易事。哈奇森的功績,在於為反駁這種思想體係找到瞭新的起點——人天然地擁有道德感官,“我們對道德行為的知覺必定不同於對利益的那些知覺”,一個與我們毫無利害關係的古代人物,他的崇高行為會讓人自然感到喜悅。問題在於,哈奇森沒有很好地迴答人在自愛和道德之間為何會選擇道德,更有說服力的答案是由他的後繼者休謨給齣的:道德這個概念意味著全人類共有的某種情感,自愛之心雖然也是人人都有,但自愛的具體的點卻很難取得一緻,不能推廣到全體,自愛作為一種倫理思想的根據缺乏廣泛性。(這個譯本的質量還有待提高)

评分

看來對美的定位不同,還會引發倫理學的地震,不過我不同意作者的觀點

评分

: B83/6044

评分

打五顆星的你們眼睛瞎瞭,翻譯成這樣簡直是後現代筆法!

评分

: B83/6044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