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2003-2007年被借调到香港中联办做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90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1996年)和法学博士(1999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和宪政理论,著有《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奶奶)、《法律人的城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法律的现代性剧场:哈特与富勒论战》(法律出版社,2006年)和《超越法学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立法者的法理学》(三联书店,2007奶奶)等。译著有《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7年)等。
《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是作者对香港以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他想追问的是“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全书共13章,从2007年第9期开始以“香江边的思考”为副题在《读书》不定期连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8月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将其中的一部分以《中国香港:文化与政治的视野》为书名结集出版。
再赴香港之前把 中国香港 的最后几章扫完了 正如作者所言,此书是在从中国看香港 首先,作者还是有很多局限性。话语中,他显然还没有能够调和中华文化和民主自由此类价值的能力。他算是一个中央派过来认真研究香港问题的人,一个代理人,但还不是能够理解双方的中间人。甚至...
评分港英时期,香港的政治体制是“咨询性政府”,“无政党的行政国家”,“仁慈独裁制”。意思是说在香港主要是由政府管理体制(行政),然后再逐渐吸引社会精英进行民主参与(政治)。因此作者称之为“行政吸纳政治”。 这种政治成功压抑了代议制,英国人才是香港的“主权者”,除...
评分粗略地把书看了一遍,作为学渣还是有许多东西需要消化和吸收。“行政吸纳制度”作为在香港运行多年的治港制度,作者引用的金耀基的观点。我倒是挺喜欢里面提到的几个港督。 第八任总督轩尼诗,主张和大陆开展平等的经济交往;第十四任总督创立了香港大学,让香港的人才再生产有...
评分当大英帝国离开殖民地时,在主权回归治权亦回归的状态下,其开始积极借助民主改革的大旗,扶持受到英式文化并爱慕英式文化的精英上台。在其治理期间,香港的失败有这群人做替罪羔羊,而在回归时由于意识形态的矛盾,这群人则难以对大陆政治产生一种认同,产生北京政府与港府的...
评分在反思中国政治治理理念建构方面,强世功也做了许多理论梳理和建构。应该说,“一国两制”制度是中国执政党的伟大创造,这种创造具有高度的政治想象力和魄力。“在香港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超越了现代西方的政治治理论。是在最深层的思考上延续了儒家传统的天下观念,这种“...
《香江边上的思考》。爱国爱党发炎人的rubbish。唯一有价值的是道出港英与大陆间的政治博弈。此人若被港人挂旗杆实在是得其所哉。
评分强世功这么SB,纸月知道吗?
评分《香江边上的思考》。爱国爱党发炎人的rubbish。唯一有价值的是道出港英与大陆间的政治博弈。此人若被港人挂旗杆实在是得其所哉。
评分「中國共產黨毫無疑問是香港特區的執政黨。」這本書寫得很有文匯大公社評的風範,而且全書都在談「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略有標題黨嫌疑。
评分对于动辄用“中西文明冲突”来解释问题的人要警惕。谈民主就是洋奴、就是不懂得香港的后殖民状况?哪有这么简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