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是作者对香港以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他想追问的是“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全书共13章,从2007年第9期开始以“香江边的思考”为副题在《读书》不定期连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8月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将其中的一部分以《中国香港:文化与政治的视野》为书名结集出版。
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2003-2007年被借调到香港中联办做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90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1996年)和法学博士(1999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和宪政理论,著有《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奶奶)、《法律人的城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法律的现代性剧场:哈特与富勒论战》(法律出版社,2006年)和《超越法学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立法者的法理学》(三联书店,2007奶奶)等。译著有《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7年)等。
首先,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强世功教授本书所具有的无可争议的大陆的政治正确性。全书最基本的一个理论应该说的是民族国家这个框架,作者所说的从中国的视角看香港,把香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纳入中国问题的观察,事实上与回归前后中央对于香港的统战宣传以及具体的政策...
评分这是学者强世功的转型之作。与此前的《法律人的城邦》等作品中的自由主义色彩不同,强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一书中表露出国家主义的政治观。这样的立场在随后的《立法者的法理学》以及关于中国宪制的一系列论文展现的更为明显。如今,强世功已经成为法学界左派...
评分这是学者强世功的转型之作。与此前的《法律人的城邦》等作品中的自由主义色彩不同,强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一书中表露出国家主义的政治观。这样的立场在随后的《立法者的法理学》以及关于中国宪制的一系列论文展现的更为明显。如今,强世功已经成为法学界左派...
评分就在今年11月份,笔者在香港看到许多媒体对当时香港非法占中负责人欲搭乘飞机赴京请愿而被注销回乡证的评论文章,不乏对一个国家中公民为何存在一条人为阻隔的边境线、为何被区别对待而丧失国家(大陆)赋予的公民权利的拷问。当然,这些时评都很短,目的也在于吸引受众,...
评分这本书虽是法学学者所写,但却不是有关基本法的学术著作。正如书名副标题所谓“政治与文化的视野”,强从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等多个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套不同于香港本土学者和其他大陆学者的香港叙事。毫无疑问,本书充斥着意识形态争论和反西方的冷战思维,这些都源于...
纵然百分之50有理,那些不顾事实歌功颂德的言论还是太恶心。
评分我不认同书中的很多看法,但我认同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的反对意见主要在于,虽然作者笔下的英国政府几乎就是个逐利的形象,当我并不觉得眼下的政策和当初英国政府的思路有多大区别,还是分隔代管。更重要的是,我感觉不到作者夸耀的政策远见,反而觉得我们大概才是实用主义的根本拥护者。
评分怎么评呢,确实如纪恩所说无可争议的政治正确性,多篇几乎都是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和政治合法性的辩护,其实也蛮有洞见的。特别是梳理一国两制源流的那三篇。
评分纵然百分之50有理,那些不顾事实歌功颂德的言论还是太恶心。
评分在《读书》上追过连载。五毛学术的标杆。有些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答得很糟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