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国翻译简史
第一章 周朝到东汉桓帝前的翻译活动
第二章 东汉桓帝末年到宋代的翻译活动
2.1 佛经翻译
2.1.1 佛经翻译的第一个阶段(公元148—316年)
2.1.2 佛经翻译的第二个阶段(公元317—617年,从东晋到隋末)
2.1.3 佛经翻译的第三个阶段(公元618—906年)
2.1.4 佛经翻译的第四个阶段
2.1.5 佛经翻译产生的影响
2.2 其他方面的汉译
2.2.1 其他方面的口笔译活动
2.2.2 十六国及北朝民歌的翻译
2.3 医学历算等类书籍的翻译
2.3.1 医学
2.3.2 天文历算
2.4 景教、摩尼教经典的翻译
2.5 少数民族的翻译活动
第三章 元代的翻译活动
3.1 概况
3.2 蒙汉文互译的情况
3.2.1 蒙汉互译分类
3.2.2 其他方面的翻译工作
第四章 明代到鸦片战争前的翻译活动
4.1 明代初中期的翻译活动
4.1.1 回回历书的翻译
4.1.2 “蒙古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
4.1.3 明代的外事翻译活动与四夷馆的创立
4.2 少数民族的翻译活动
4.2.1 回族的翻译活动
4.2.2 蒙族的翻译活动
4.2.3 傣族和彝族的翻译活动
4.3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与中国士大夫相结合的翻译活动
4.3.1 天文学和数学
4.3.2 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
4.3.3 采矿冶金
4.3.4 军事技术
4.3.5 生理学和医学
4.3.6 生物学
4.3.7 舆地学
4.3.8 语言学和文学
4.3.9 经院哲学、神学及其他宗教文献
4.4 清代初中期满汉蒙藏诸文字的互译及外事翻译
第五章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翻译活动
5.1 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外事机构与翻译活动
5.2 甲午战争前的西学翻译
5.2.1 官方的洋务机构
5.2.2 外国传教士在华的翻译机构
5.3 甲午战争后的西学翻译
5.4 外国文学的翻译
5.4.1 小说散文方面的翻译
5.4.2 剧本的翻译
5.4.3 诗歌的翻译
5.5 译名统一的问题
第六章 五四新文学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的翻译活动
6.1 新文学时期的文学翻译与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
6.1.1 新文学时期的文学翻译
6.1.2 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
6.1.3 五四新文学时期的翻译思想
6.1.4 五四新文学时期重要人物及其翻译活动
6.2 20世纪40年代的翻译
第七章 新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鼎盛时期
7.1 “四论”的创立
7.2 翻译标准的再论争
7.3 遵循“研究什么,翻译什么”的翻译思想,造就大批学者型翻译家
第八章 中国现代翻译思想的发展
8.1 中西翻译思想的融合
8.1.1 苏联翻译理论两大流派对我国翻译思想的影响
8.1.2 西方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标志的现代翻译学时期的影响
8.1.3 西方以后结构主义为标志的当代翻译学时期的影响
8.1.4 继承我国译学传统,借鉴外国先进理论,创立自己的学说
8.2 中国翻译学科建设时期
8.2.1 “传统派”的翻译观
8.2.2 “西学派“的翻译观
第九章 对口译的研究
第二部分 外国翻译简史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古代翻译
2.1 早期翻译
2.2 早期《圣经》翻译
第三章 中世纪的翻译
3.1 中世纪初期翻译
3.2 中世纪中期的翻译和托莱多“翻译院”
3.3 中世纪末期的翻译和民族语言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
4.1 概论
4.2 德国的翻译
4.3 法国的翻译
4.4 英国的翻译
第五章 近代翻译
5.1 概论
5.2 法国的翻译
5.3 德国的翻译
5.4 英国的翻译
5.5 俄国的翻译
第六章 现、当代翻译
6.1 现代翻译概况
6.2 现代翻译理论
6.3 当代翻译概况
6.4 当代翻译理论
6.4.1 当代中欧的翻译理论之一的布拉格学派
6.4.2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6.4.3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6.4.4 当代德国翻译理论
6.4.5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
6.4.6 低地国家及以色列等地的翻译理论
6.4.7 苏联翻译研究中的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
人物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