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变革期枢密院研究

唐宋变革期枢密院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李全德
出品人:
页数:340
译者:
出版时间:2009-06
价格:26.00元
装帧:平
isbn号码:978750134060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宋史
  • 唐宋变革
  • 历史
  • 枢密院
  • 政治史
  • 唐宋变革期枢密院研究
  • 制度史
  • 李全德
  • 唐宋变革期
  • 枢密院
  • 宋代政治
  • 唐代制度
  • 中央机构
  • 官僚体系
  • 历史研究
  • 古代中国
  • 唐宋变革
  • 制度演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中晚唐、五代、十国、北宋前期作为一个唐宋变革期,在这样的时空之内观察枢密院的发展变化,探讨唐宋之际中枢体制的演进。

作者简介

作者李全德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师

目录信息

总序
自序
导论
一、唐宋中枢体制的变迁:从三省到二府
二、唐宋变革期:五代十国的重要性
三、议题、材料与方法
上篇 唐代部分
第一章 内枢密——枢密使的唐朝形态
一、唐代枢密使的设置
二、内枢密院
第二章 枢密使与中晚唐中枢体制
一、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与枢密使的产生
二、唐代枢密使的职能及其人选
三、枢密使与中晚唐中枢体制
中篇 五代十国部分(上)
引言
第一章 后梁的崇政院
第二章 走向外朝:后唐枢密院的建立与二府制的形成
一、“武事出枢密”:后唐枢密院的职能
二、对掌文武:二府制的出现
三、中门使与后唐枢密使的职能渊源
四、枢密使带相衔:以郭崇韬为中心
第三章 后晋至后周时期二府关系的调整
一、后晋:枢密院的废复
二、后汉-后周:从宰枢合一到二府分职
三、武人·文吏·文臣:五代枢密使人选的演进
结语
中篇 五代十国部分(下)
第四章 枢密使制度在南方的继承与演变
第五章 前后蜀的枢密使
一、从文臣到宦官:前蜀枢密使制度的反复
二、后蜀的通奏使
第六章 吴、南唐枢密院的演变
一、杨吴时期的“内枢使”
二、南唐前期枢密院的发展
三、“江南政事多在尚书省”
四、后主时期:“百司政事往往归枢密院”
结语
下篇 北宋部分
第一章 宋人及其后学者关于“二府”诸层面的理解
第二章 宋太祖时期的枢密院
第三章 枢密院在宋太宗时期的进退
第四章 真宗时期枢密院制度的大致定型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看完了。 除了对绪论里说寻找唐宋变革基本变革期有点不以为然, 对十国那两章因为不熟看得不太明白以外, 满心欢喜,通体舒畅,从此有了榜样~

评分

书本内容分量很足,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史料解读的分寸感,也基于此,破除了前人许多有关枢密院的成说,本书对于唐后期内枢密使地位的重新认识以及五代时期北方和南方枢密院制度演变的不同路径的揭示,很好地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是对“线性历史观”的摆脱。自序和后记都很有料,值得一读!最后,美中不足的是,出版社装帧封面朴素,但装帧质量不高,也没有责任编辑,所以书中的英文引文规范不足(如页258脚注②页292脚注②,页316脚注⑤,页322脚注①),同时“杨联陞”非“杨连陞”,第220页倒数第二段第一行,逗号当在“中”字后。

评分

很好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

從這本書其實可以發現,我們在討論唐末五代時期的很多事情時往往是一個從宋人的“唐史觀”、“五代觀”中不斷剝離出來的過程。該書的好處就在於討論樞密使的起源時著重於職能而非名號,討論五代時期樞密使的職能時能剖析反例。但在宋初這一段,很大程度上是襲用鄧小南老師的觀點,創見并不多。

评分

作者是小南帝姬的学生,文笔流畅,考证精准,破了不少陈说,有祝总斌先生的风范,强烈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