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变革期枢密院研究

唐宋变革期枢密院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李全德
出品人:
页数:340
译者:
出版时间:2009-06
价格:26.00元
装帧:平
isbn号码:978750134060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宋史
  • 唐宋变革
  • 历史
  • 枢密院
  • 政治史
  • 唐宋变革期枢密院研究
  • 制度史
  • 李全德
  • 唐宋变革期
  • 枢密院
  • 宋代政治
  • 唐代制度
  • 中央机构
  • 官僚体系
  • 历史研究
  • 古代中国
  • 唐宋变革
  • 制度演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中晚唐、五代、十国、北宋前期作为一个唐宋变革期,在这样的时空之内观察枢密院的发展变化,探讨唐宋之际中枢体制的演进。

作者简介

作者李全德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师

目录信息

总序
自序
导论
一、唐宋中枢体制的变迁:从三省到二府
二、唐宋变革期:五代十国的重要性
三、议题、材料与方法
上篇 唐代部分
第一章 内枢密——枢密使的唐朝形态
一、唐代枢密使的设置
二、内枢密院
第二章 枢密使与中晚唐中枢体制
一、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与枢密使的产生
二、唐代枢密使的职能及其人选
三、枢密使与中晚唐中枢体制
中篇 五代十国部分(上)
引言
第一章 后梁的崇政院
第二章 走向外朝:后唐枢密院的建立与二府制的形成
一、“武事出枢密”:后唐枢密院的职能
二、对掌文武:二府制的出现
三、中门使与后唐枢密使的职能渊源
四、枢密使带相衔:以郭崇韬为中心
第三章 后晋至后周时期二府关系的调整
一、后晋:枢密院的废复
二、后汉-后周:从宰枢合一到二府分职
三、武人·文吏·文臣:五代枢密使人选的演进
结语
中篇 五代十国部分(下)
第四章 枢密使制度在南方的继承与演变
第五章 前后蜀的枢密使
一、从文臣到宦官:前蜀枢密使制度的反复
二、后蜀的通奏使
第六章 吴、南唐枢密院的演变
一、杨吴时期的“内枢使”
二、南唐前期枢密院的发展
三、“江南政事多在尚书省”
四、后主时期:“百司政事往往归枢密院”
结语
下篇 北宋部分
第一章 宋人及其后学者关于“二府”诸层面的理解
第二章 宋太祖时期的枢密院
第三章 枢密院在宋太宗时期的进退
第四章 真宗时期枢密院制度的大致定型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愧是邓老师的学生,对史料的解读有邓小南先生的风范,史料运用谨慎,但结论较为大胆,新论较多,整个脉络很是通畅。

评分

可以说是走出五代宋人观念的研究,作者对史料的处理堪称模范,从纷繁的史料中还原被层累的枢密使/院变迁的历史。对制度发展与形势变化、君主个人意志之间关系以及制度本身发展的可能性之间的论述是非常精彩,确实是“活的制度史”。当然,宋代部分创见不多,不过并不是本书的重点,不影响全局。作者的主要观点是:①枢密使在唐代的职掌是掌机要文书,在皇帝与宰相之间传宣,是适应中书门下体制而产生的;②五代时期,枢密院发展成为最高军政机构,关键在于后唐,后唐建立之初枢密院就开始掌握军务,出现二府体制;③二府关系的调整主要是从宰枢合一到二府分职,到真宗时期基本定型;④唐五代枢密使制度变化的动因主要是形势的变化,出于追求效率。

评分

考证详实,不过对发展的脉络没有做决定性评价。

评分

作者是小南帝姬的学生,文笔流畅,考证精准,破了不少陈说,有祝总斌先生的风范,强烈推荐!

评分

考证详实,不过对发展的脉络没有做决定性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