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地平线(精)》介绍了:这里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草原,也有净如明镜的天空,让人窒息的美丽,纯洁、好客的人们热情欢迎着远道的客人;这里是宗教的圣土,人间的天堂。这里有神圣的雪山,遍地的野花,成群的牛羊在徜徉,湍急的瀑布在跳舞。在这里,太阳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她就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 1900-1954),英国著名畅销书作家。1900年9月9日生干英格兰,青年时代曾就读于剑桥大学,1954年12月20日因癌症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去世。其著名作品有《消失的地平线:香格里拉》《再见了,奇普斯先生》。
这本书或许是开启西方对于西藏想象的钥匙。有点像《马可·波罗游记》。 看这本书或许得注意到作者身处(至少是书中设定的)的时代。20世纪初期。战争时期。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谓的大英帝国成为历史。空气中是血腥,绝望,对未知的恐惧。一个世外桃源,平和...
评分不只是香格里拉,还有我们的精神家园。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梦一般的美丽家园。无论是香格里拉还是世外桃源,都是我们灵魂的净土,许多人来了就舍不得离开,或者很多人离开了心却永远牵挂。他是我们心灵的感应与归宿,他是如此的旷远而飘渺。他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美丽。是的,...
评分熬了一夜+半个上午,一口气看完的一本书,这种现象在我记忆中只有没有电脑时常有过。相比另一部乌托邦式的小说《《海滩》我却看不下去,可那电影却十分精彩
评分走了,康维、马林森最终离开了香格里拉。 在那样的世外桃源,那种地方可以青春永驻,可以忘记时间。那样的地方可以在身心疲惫时,让人想回去的地方。 我们的生活有时充满激愤和无奈,甚至想去自杀。香格里拉—躲在中国边疆的世外桃源,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如果真...
评分这本书或许是开启西方对于西藏想象的钥匙。有点像《马可·波罗游记》。 看这本书或许得注意到作者身处(至少是书中设定的)的时代。20世纪初期。战争时期。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谓的大英帝国成为历史。空气中是血腥,绝望,对未知的恐惧。一个世外桃源,平和...
以内容取胜的20世纪初的英国人的想象。
评分可不可以理解为 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世俗
评分和海底两万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评分书本身是不错,但是更加让我想到的是那个香格里拉大酒店,这本书是该酒店的镇店之宝,酒店的命名就是根据本书来的,但是我想这个主意实在是太傻逼了,书中的香格里拉,是说人们会在那里不关心世事,待到情感和心智归于平静之后,就对外面的世界也不再关心及牵挂,也许就是西方世界的世外桃源。而酒店却是一个旅游业的支柱,每天被各处的住客包围,被现代的商业气息所侵蚀,试想这样的感觉是不是反而是这样的名字变得不伦不类呢?
评分太糟糕了 啥玩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