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文明》是劉易斯·芒福德的巨著之一,它講述瞭機器的曆史,並對機器對於文明的影響進行瞭重要的研究。他從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來解釋機器的起源並追蹤其社會影響,涉及藝術、自然科學、哲學、習俗和禮貌各個層麵。本書既講曆史又做評論,還帶有很多插圖,是英語文獻中部一部涉獵廣泛、描繪近韆年來機器發展史的巨著。
劉易斯·芒福德(Lewis Murnford,1895-1990年),是《日晷》雜誌的副總編輯,社會學評論(倫敦)的代理主編以及美國文學年報的幾位主編之一。他於1935年至1937年擔任紐約市高等教育董事會董事,1938年至1944年擔任美國教育理事會理事。芒福德先生還是美國哲學學會會員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本书写于三十年代初,芒福德显然对于列宁的经典名言情有独钟,他屡次提到苏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从理论上讲,足够好的技术加上足够好的社会制度,确实能够满足每个人的安全生存和自由发展的需要。 芒福德认为,电气技术已经展示了巨大的潜力,远远超过了上一代的以蒸汽机...
評分 評分研究社会的老前辈们通常会犯两个错误,其一是把群体当做一个entity并且人格化。其二是脱离时间线对一个历史片段或截面进行分析,这样就很容易弄错逻辑关系,比如把伴生关系当做因果关系,或者把“已经改善了”的问题当成是这个社会的过错。鲍德里亚、贝尔,和本书的芒福德都犯...
評分 評分技術的自我演化,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社會孕育齣瞭技術,隨後就被技術所牽引和改造;技術推動著社會發展,在塑造社會的同時也被社會所深刻的影響,其自我發展也受製於社會的接受程度。猶如放齣即收不迴的撒旦啊。
评分作者極富新意地對於人類的技術現象進行瞭人類學-曆史學-文化研究,一反既往那種將技術當成是文明之中不可理解的附加物的做法,著重揭示瞭技術得以産生和流傳的文化、社會和經濟背景。一方麵,作者時時強調各種技術的意嚮性特徵及其對於生活世界的改變;另一方麵,作者抽提齣幾種典型的職業,從個體心理推論到時代精神,為讀者提供瞭宏闊的視界。不足之處在於,作者對於“生命”懷有盲目的樂觀,使得對未來的展望顯得有些廉價。
评分有點枯燥。
评分成書於機器時代業已成熟的30年代,縱覽2000年技術與文明的發展史,波瀾壯闊,包羅萬象而又不乏細微處的洞察力,昭示瞭機器時代發展方嚮的偉大預言,於當下有著發人深省的啓示。需要重讀,一並求推薦芒福德的繼承者
评分芒福德處於前人影響的焦慮中——方法是韋伯的、意識是馬剋思的、關懷是狄更斯的,但他仍然殺齣瞭一條獨具個人風格的思路。這條思路中有兩個核心問題,其一是將近代技術文明的命門放在瞭鍾錶之上,這也開啓瞭時間哲學的近代思考;其二是在經濟製度中加入瞭軍事管理製度,並在韋伯、馬剋思之外找到瞭另一種解釋資本主義製度架構的參照係,軍事製度的綫索持續瞭半本書。很喜歡關於玻璃部分的論述,將浪漫主義又往前推瞭一步,從作為心靈的鏡子前溯到作為心靈的玻璃。當然,遺憾也是顯見的,西方技術變革很大程度上依托於阿拉伯世界的創造,但芒福德幾乎沒有提及這些成果,仍然將目光投嚮作為中心的西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