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盛,1964年9月生於湖北廣濟。現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哲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理學學士(1 983)、哲學碩士(1986),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1 998)。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86-1999),1997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近著有《時間的觀念》(2006)、《反思科學》(2004)、《讓科學迴歸人文》(2003)、《自由的科學》(2002)等。
《技術哲學講演錄》講述瞭:2007-2008年間,作者在東南大學等地的講堂上以技術哲學為主題做瞭多次講演,《技術哲學講演錄》是其中七次講演的錄音整理稿結集。在這些“當場發生”的哲學運思中,作者試圖把技術闡釋成人的存在方式或“存在論差異”,闡釋成人類文明活躍而又實際的構成要素,從而構建一種非本質主義的技術存在論框架。在這種新的技術存在論框架下,技術中性論、技術樂觀主義和技術悲觀主義受到瞭批判,技術與人性的自我構造、技術之中滲透著的政治要素以及現代技術與現代科學的關係,則得到瞭新鮮而生動的說明。
目錄
技術的人文本質
什麼是技術
對現代技術的一種理解
問答
技術與人性
生物本能貧乏論
心理能量冗餘論
技術的三個類彆
問答
技術與政治
技術有政治嗎
技術的政治批判
三種技術觀
技術與哲學
技術哲學的曆史性缺席
技術哲學的興起
技術作為存在論差異
問答
技術作為存在論差異
準備性的說明
技術作為存在論差異
問答
什麼是科學
希臘理性科學
現代求力科學
近代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
近代科學産生的基督教背景
世界的圖景化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吳國盛是國內研究技術哲學比較早的,這本書是他在幾個大學的演講閤集,雖然有小部分重復但是淺顯易懂,對開闊思路倒是極有幫助,至少解釋大劉的奇跡麻木和KK的技術元素是小菜一碟。他自己的研究思路是海(德格爾)馬(剋思)路綫,認為馬剋思對技術的批判不夠徹底。
评分持刀傷人者,刀無過而傷人者有罪,刀雖無辜卻注定被用於死有餘辜之事,這大概就是刀這種工具的宿命。技術無罪,但有些技術注定會用於犯罪。
评分口水話真的太多瞭,看到後麵翻來覆去重復那點內容,相當煩躁,七分不能更多瞭。
评分和當年的《科學的曆程》一樣,這又是一本讓我畫滿綫並且寫瞭很多批注的書。好書有兩個品質:第一,讓我對其中的觀點感到一見如故;第二,讓我在讀的時候産生自己的思考。
评分很有啓發,尤其是科學的非中立性,對於理解近代中國轉型中不同人群受益或受損的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