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道釋經手冊

基道釋經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基道齣版社
作者:威廉‧剋萊因
出品人:
頁數:702页
译者:尹妙珍
出版時間:2004年10月
價格:258.00港币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62457267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釋經學
  • 釋經
  • 基督教
  • 釋經學
  • 釋經學書目
  • 讀經
  • 神學
  • 解經
  • 基督教
  • 聖經
  • 釋經學
  • 神學
  • 基道
  • 信仰
  • 靈修
  • 研經
  • 基督教資源
  • 聖經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各地華人頂尖學者推薦!當代最全麵的釋經學導論,探討釋經學的理論、曆史、方法和應用。持守福音派信仰的立場,廣泛介紹傳統和近代的釋經思想。詳盡提供聖經不同文體的釋經原則與方法,討論聖經在當代的應用。全書超過1,600個注釋,附有詳盡的釋經學書目,並在例證上作齣本土化的說明,增加介紹中文聖經譯本的一節,以及補充中文參考書目的部分。

當代最全麵的釋經學導論·持守福音派信仰的立場·本土化例證的說明

榮譽入選「亞洲齣版觀念與設計觀摩」展覽

「書籍美術與裝幀術類」作品之一

§ 各地華人頂尖學者推薦 §

要解釋一本已超過1900年曆史的聖經經捲,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不能隻怪責信徒不用功讀聖經,而是要協助他們明白釋經的睏難和提供釋經的工具,尤其是現代發展的新工具,如新文學鑒彆學及社會科學的進路等。《基道釋經手冊》正閤乎今天基督徒的需要,此書的中譯本得以齣版,必定可以擴闊華人對釋經的視野,以至可以更適切地解釋聖經,明白上帝今天嚮我們傳講的信息。

盧龍光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主任

本書的齣版為聖經詮釋學上近年新的發展作齣許多必要的補篇,為華文學生在一些學術新領域中作導航者的角色尤為重要。特彆在現時聖經研究界中一些熱門的課題如:文學詮釋、文體研究、讀者響應鑒彆學等方麵,提齣瞭許多重要的問題,也給予十分閤理可行的答案,是一本值得細心研讀的必讀書。

褚永華 香港神學院院長

釋經學在近代神學研究是最基本的學問,因此也廣泛地受到重視。這本書的原著在美國得到許多人好評,是一本好的教科書,很高興現在有中譯本齣現,而且在例證上還有本土化的修訂。

陳濟民 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在討論聖經詮釋方麵,我們需要關注到聖經的不同文學體裁,新舊約不同的曆史、神學和社會處境,聖經文本和現代讀者之曆史和文化差距。這些復雜的問題顯然不容易由一學者來完成。此英文原著就是由三位學有不同專長之新舊約聖經學者聯閤完成。我熱烈嚮神學生和認真學習聖經詮釋的學人推薦此書。

郭漢成 馬來西亞神學院院長

中文版作者序

中文版編者序

學術顧問序

所略語錶

目錄

導論

第一部 釋經的任務

第二部 釋經者與目標

第三部 認識文學作品

第四部 認識聖經文體

第五部 釋經的成果

附錄

著者簡介

威廉‧剋萊因,美國丹佛神學院新約教授

剋雷格‧布魯姆伯格,是美國丹佛神學院新約教授

羅伯特‧哈伯德,是美國北園神學院舊約教授

圖書目錄

第一部:詮釋的任務


第一章:詮釋學的必要性

1.1. 為何需要詮釋學?

1.2. 詮釋學的定義
1.2.1. 詮釋的藝術和科學
1.2.2. 釋經者的角色
1.2.3. 信息的意思
1.2.3.1. 文本
1.2.3.2. 作者和讀者

1.3. 釋經所麵對的一些挑戰
1.3.1. 時間的距離
1.3.2. 文化差距
1.3.3. 地域差距
1.3.4. 語言差距

1.4. 神的因素──使聖經具有永恆的適切性
1.5. 詮釋學的目的
1.6. 結論


第二章:釋經的歷史

2.1. 猶太人的釋經
2.1.1. 拉比的猶太教
2.1.2. 希臘化的猶太教
2.1.3. 昆蘭群體

2.2. 使徒時期 (約主後30~100年)

2.3. 教父時期 (約主後100~590年)
2.3.1. 使徒教父 (約主後100~150年)
2.3.2. 亞歷山太對安提阿 (約主後150~400年)
2.3.3. 教會會議 (約主後400~590年)

2.4. 中世紀 (約主後590~1500年)

2.5. 宗教改革 (約主後1500~1650年)

2.6. 後宗教改革時期 (約主後1650~1800年)

2.7. 現代時期 (約主後1800年至今)
2.7.1. 十九世紀
2.7.2. 二十世紀
2.7.3.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2.7.4.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第三章:現代詮釋進路

3.1. 文學鑑別學
3.1.1. 結構主義
3.1.2. 情節元分析
3.1.3. 範型分析
3.1.4.敘事體鑑別學
3.1.4.1.應用
3.1.4.2.評論
3.1.5. 後結構主義
3.1.5.1. 讀者迴應鑑別學
3.1.5.2. 解構

3.2. 社會科學進路
3.2.1. 分類
3.2.1.1. 社會歷史
3.2.1.2. 社會科學理論的應用
3.2.2. 兩派學說
3.2.2.1.解放神學釋經學
3.2.2.2. 女性主義釋經學


第四章:正典與聖經譯本

4.1. 舊約正典

4.2. 新約正典

4.3. 判斷正典的準則

4.4. 正典鑑別學

4.5. 經文與譯本
4.5.1.經文鑑別學
4.5.2.翻譯方法
4.5.3.英文聖經主要譯本
4.5.4.中文聖經主要譯本
4.5.5.選擇聖經譯本



第二部:釋經者與詮釋目的


第五章:釋經者

5.1. 釋經者之條件
5.1.1. 信心
5.1.2. 順服
5.1.3. 光照
5.1.4. 教會的一員
5.1.5. 適當的方法

5.2. 正確釋經的前設
5.2.1. 有關聖經本質的前設
5.2.1.1. 神默示的啟示
5.2.1.2. 權威與真確
5.2.1.3. 屬靈的文獻
5.2.1.4. 統一與多元的特點
5.2.1.5. 可以理解的文獻
5.2.1.6. 聖經正典的組成
5.2.2. 有關釋經者本質的前設
5.2.3. 有關方法論的前設
5.2.4. 有關詮釋學目標的前設

5.3. 釋經者的前解
5.3.1. 前解的定義
5.3.2. 前解的角色
5.3.3. 釋經與前解
5.3.4. 前解的測試
5.3.5. 基督徒的前解
5.3.6. 前解與理解的互動
5.3.7. 釋經中的前解與客觀性


第六章:釋經的目的

6.1. 意思的層次
6.1.1. 經文是否隻有一個固定的含義,抑或有不同層次的意思?

6.2. 經文的意思
6.2.1. 釋經的目的,是否隻為找齣經文的意思?
6.2.1.1. 經文含義的定義
6.2.1.2. 讀者主導的釋經所麵對的挑戰
6.2.1.3. 歷史真實性的問題

6.3. 閤理的讀者迴應釋經
6.3.1. 我們能否獲得一個閤理的讀者迴應釋經?

6.4. 驗證我們的解釋
6.4.1. 我們怎能驗證本身的解釋?



第三部:認識文學研究


第七章:釋經的普遍法則──散文體

7.1. 上下文(文學語境)
7.1.1. 上下文的重要性
7.1.1.1. 上下文顯齣作者的思路
7.1.1.2. 上下文決定字詞的準確意義
7.1.2. 有關上下文的釋經原則
7.1.3. 上下文研究的語境範疇
7.1.3.1. 緊接的上下文
7.1.3.2. 全書的上下文
7.1.3.3. 整本聖經的上下文

7.2. 歷史文化背景
7.2.1. 歷史文化背景的重要
7.2.1.1. 觀點
7.2.1.2. 觀念
7.2.1.3. 處境化
7.2.2. 歷史文化釋經的原則
7.2.2.1. 原來的歷史文化背景
7.2.2.2. 原來的效應
7.2.2.3. 正確的錶達
7.2.3. 重建歷史文化背景
7.2.3.1. 發掘書捲的大體背景
7.2.3.2. 考察特定經文的歷史文化因素

7.3. 字義
7.3.1. 有關字義的重大議題
7.3.1.1. 字是任意選定的符號
7.3.1.2. 字的語意範圍
7.3.1.3. 字義的重疊
7.3.1.4. 字義隨時間改變
7.3.1.5. 字的本義和隱含意義
7.3.2. 進行字詞研究的步驟
7.3.2.1. 選擇一些需要詳細分析的字
7.3.2.2. 判斷一個字的語意範圍
7.3.2.3. 選擇最切閤上下文的那個意思

7.4. 文法關聯與結構關聯
7.4.1. 文法關聯的重要
7.4.2. 找齣結構關聯的步驟
7.4.2.1. 自然段落
7.4.2.2. 思想脈絡
7.4.2.3. 動詞
7.4.2.4. 關係詞
7.4.2.5. 形容詞與副詞
7.4.2.6. 代名詞


第八章:釋經的普遍法則──舊約詩體
8.1. 詩的動感

8.2. 希伯來詩的音韻
8.2.1. 押韻與韻律
8.2.2. 字詞的音韻

8.3. 希伯來詩的結構
8.3.1. 平行
8.3.1.1. 平行的基本單元
8.3.1.2. 平行法如何發揮效用
8.3.1.3. 平行的種類
8.3.2. 其他結構手法

8.4. 詩的語言
8.4.1. 意象
8.4.2. 詩體語言的修辭法
8.4.2.1. 明喻和隱喻
8.4.2.2. 其他修辭法
8.4.3. 如何解釋詩體語言

8.5. 詩的較大單元
8.5.1. 語意單元



第四部:認識聖經文體


第九章:舊約文體

9.1. 敘事文
9.1.1. 舊約的敘事文
9.1.1.1. 解釋原則--報導
9.1.1.2. 英雄故事
9.1.1.3. 先知故事
9.1.1.4. 解釋原則──英雄故事及先知故事
9.1.1.5. 喜劇
9.1.1.6. 解釋原則--喜劇
9.1.1.7. 遺言
9.1.1.8. 解釋原則--遺言
9.1.2. 夾雜文體
9.1.2.1. 諺語
9.1.2.2. 謎語、寓言、比喻
9.1.2.3. 詩歌
9.1.2.4. 清單
9.1.2.5. 解釋原則--夾雜文體

9.2. 法律
9.2.1. 舊約法律文獻的種類
9.2.1.1. 決疑法
9.2.1.2. 絕對法
9.2.1.3. 條例集
9.2.1.4. 法律指引
9.2.1.5. 解釋原則--法律
9.2.2. 申命記
9.2.2.1. 解釋原則──申命記

9.3. 詩體
9.3.1. 舊約中詩的種類
9.3.1.1. 禱辭
9.3.1.2. 詩歌
9.3.1.3. 禮拜文
9.3.1.4. 智慧詩
9.3.1.5. 解釋原則--詩體

9.4. 預言
9.4.1. 預言的基本種類
9.4.1.1. 預言災難
9.4.1.2. 預言拯救
9.4.1.3. 禍哉講辭
9.4.1.4. 先知式輓歌
9.4.1.5. 先知式讚美詩
9.4.1.6. 先知式禮拜文
9.4.1.7. 先知式辯論
9.4.1.8. 先知式訴訟
9.4.1.9. 針對列國的預言
9.4.1.10. 先知式異象報導
9.4.1.11. 先知式敘事文
9.4.2. 舊約預言的解釋原則
9.4.2.1. 預言的本質
9.4.2.2. 預言的應驗
9.4.2.3. 解釋預言的具體原則
9.4.3. 啟示預言
9.4.3.1. 解釋原則──舊約啟示性預言

9.5. 智慧文學
9.5.1. 智慧文學的種類
9.5.1.1. 箴言
9.5.1.2. 解釋原則--箴言
9.5.1.3. 訓詞
9.5.1.4. 解釋原則--訓詞
9.5.1.5. 實例教材和反省
9.5.1.6. 解釋原則--實例和反省
9.5.1.7. 辯辭
9.5.1.8. 解釋原則--約伯記

9.6. 結論


第十章:新約文體

10.1. 福音書的文體
10.1.1. 於釋經上的意義
10.1.1.1. 歷史方麵的可信性
10.1.1.2. 橫嚮閱讀與縱嚮閱讀
10.1.1.3. 福音書的首批受眾
10.1.2. 一些重大的神學議題
10.1.2.1. 神的國
10.1.2.2. 耶穌的倫理觀
10.1.3. 福音書內的細分文體
10.1.3.1. 比喻
10.1.3.2. 神蹟故事
10.1.3.3. 錶態故事
10.1.3.4. 其他文體

10.2. 使徒行傳的文體
10.2.1. 於解釋上的意義
10.2.1.1. 縱嚮思考
10.2.1.2. 五旬節的重要意義
10.2.1.3. 使徒行傳是敘事文

10.3. 新約書信的文體
10.3.1. 在解釋上的意義
10.3.1.1. 一般事項
10.3.1.2. 特別事項
10.3.1.3. 希伯來書和「普通書信」的特點
10.3.2. 書信內的獨立文體
10.3.2.1. 信經和聖詩
10.3.2.2. 傢庭律
10.3.2.3. 口號
10.3.2.4. 論美德與惡行的清單
10.3.3. 保羅書信的重大神學議題
10.3.3.1. 保羅神學的中心
10.3.3.2. 保羅書信內有沒有發展?

10.4. 啟示錄的文體
10.4.1. 啟示錄是書信
10.4.2. 啟示錄是預言
10.4.3. 啟示錄是啟示文學

10.5. 結論



第五部:詮釋的成果


第十一章:當代的聖經應用

11.1. 用以增進知識

11.2. 用以實踐敬拜

11.3. 用於闡明禮儀

11.4. 用以建構神學

11.5. 用以講道

11.6. 用於教導

11.7. 用於教牧關懷

11.8. 用以建造基督徒的屬靈生命

11.9. 用作美感欣賞

11.10. 總結


第十二章:應用

12.1. 應用的重要性

12.2. 避免誤用
12.2.1. 完全忽略經文的文學語境
12.2.2. 忽略經文某部分的文學或歷史語境
12.2.3. 把經文的處境類比到不適當的情況

12.3. 達緻閤理應用的四個步驟
12.3.1. 判斷經文原初的應用
12.3.2. 評估原初的應用具體到甚麼程度
12.3.3. 找齣跨越文化的原則
12.3.4. 找齣能體現大原則的適當應用

12.4. 聖靈的角色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清晰 有力

评分

此書已經再版(現在二零一零年5月),在香港的基督教書店發售。 此書已經(現在二零零九年九月)斷版。基道齣版社說會再印,但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此書翻譯自英文版的 Introduction to Bible Interpretation。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46632/

评分

此書已經再版(現在二零一零年5月),在香港的基督教書店發售。 此書已經(現在二零零九年九月)斷版。基道齣版社說會再印,但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此書翻譯自英文版的 Introduction to Bible Interpretation。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46632/

评分

清晰 有力

评分

——我們應該如何學習聖經的內容?如何發掘當中的寶庫?我們要學習什麼,又當怎樣迴應?我們能否知道,我們對信息的理解是準確無誤的?本書撰寫的目的,正是為瞭找齣上述問題的答案,並且解開釋經方麵的某些疑團。 ——我們麵對挑戰,是要成為一個凡事以聖經為依歸(biblical)的基督徒——認真學習神的話語,並且以謙卑和順服的心遵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