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领域的变形

私人领域的变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杨晓山
出品人:
页数:254
译者:文韬
出版时间:2009-5
价格:24.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214057167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历史
  • 古典文学
  • 杨晓山
  • 文学
  • 文学批评
  • 诗歌
  • 园林
  • 隐私
  • 个人空间
  • 社会学
  • 心理学
  • 人际关系
  • 自我认同
  • 现代社会
  • 行为科学
  • 文化研究
  • 家庭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私人领域的变形》内容为:通过仔细品鉴精彩纷呈的中国园林诗歌,作者匠心独运地考察了中唐至北宋期间文学传统中的私人领域的发展。唐宋的文人士大夫们发现传统的道德、政治和审美价值取向不足为训或者说不合时宜,于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地寻找变通与调和之道。然而。无论是作为世外桃源建构起来的城市私家园林,还是园林中四处罗致而来的各种玩好(比如奇石、珍禽和名画),一旦面对公共领域的各种价值标准,这个精致文雅的私人空间便因受到挤压而开始变形。这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也是一个脆弱的世界,作者通过对唐宋园林诗歌的解读。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可居可游的审美空间,也揭示出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作者简介

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1985年获北京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蒙大拿大学和圣母大学。除该书之外,还著有《领悟与描绘:中英诗歌自然意象的比较研究》(To Perceive and to Repres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ics of Nature Imagery)。曾经在美国各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信息

译者的话
献辞
致谢
导论
第一章 其道两全:白居易诗歌中的园林与生活方式
第一节 “家”与“国”
第二节 何为园主
第三节 中隐
第二章 空间的诗学:呈现与调和
第一节 门里门外
第二节 园林的自然化
第三节 框取自然,反照自然
第四节 北方园林里的南方景致
第三章 物恋及其焦虑:怪石的诗传
第一节 中国传统中的痴癖和物恋
第二节 唐前诗歌里的石头母题
第三节 丑、怪和无用
第四节 牛僧儒的石癖
第五节 从辩解到讽刺
第六节 北宋哲理性的批判
第七节 重新评定“丑”、“怪”和“无用”
第八节 理论与实践的调和
第九节 尾声
第四章 言辞与实物:诗歌的交换和描写交换的诗歌
第一节 双鹤记
第二节 爱妾换马
第三节 自然而然的艺术与精打细算的交易
第四节 三首诗、两块石头、一幅画
第五章 安居乐业的耆老:“乐”与“闲”的表达
第一节 对痛苦的超越和“乐”的主题
第二节 对耆老群的歌功颂德
第三节 对闲适的满与不满
第四节 返回园林
尾声对私人领域的反思
附录
征引文献目录
征引诗文篇目索引
关键词索引
人名索引
·收起全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比宇文所安写得还好。尤其是苏轼和司马光两人的趣事。苏轼是当时的文艺代言人,他虽然宦海无望,但他找到了字画市场,成为了文化市场的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文人。虽然官越做越小,其书画作品应越来越好。有了这份收入,所以他敢于与皇权强势抗争,潇洒的生活。并把这种洒脱通过诗...  

评分

本书完全可以和Ronald C. Egan的The problem of beauty共同阅读,杨晓山无疑参考了Egan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但在此基础之上的论证与判断则更为精巧。第五章对于北宋耆老隐居生活中政治性的隐含所作的分析十分精彩,为“耆老会”相关的诗文,或是《十咏图》、《睢阳五老图》这...

评分

评分

Xiaoshan Yang’s Metamorphosis of the Private Sphere: Gardens and Objects in Tang-Song Poetry is about the poetic configurations of the private garden in cities, especially Luoyang, from the ninth to the eleventh century in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  

评分

比宇文所安写得还好。尤其是苏轼和司马光两人的趣事。苏轼是当时的文艺代言人,他虽然宦海无望,但他找到了字画市场,成为了文化市场的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文人。虽然官越做越小,其书画作品应越来越好。有了这份收入,所以他敢于与皇权强势抗争,潇洒的生活。并把这种洒脱通过诗...  

用户评价

评分

对诗人、诗歌与物之间的关系的探讨,非常具有理论性。对材料的分析很细致,能够联系社会文化挖掘出诗歌背后的创作动机,这一点是我所欠缺的,值得学习。最后,单看目录也许会觉得此书是几个专题的汇总,但事实上作者具有“史”的眼光,继承了其师宇文所安的论断:“宋代以及后代许多延绵不断的现象,首先都是在中唐时期亮相的。”因此,作者写石癖,将白居易一直勾连到苏轼,并非无心之举。其中秉承的“文学演变”意识,亦可见一斑。

评分

这本书里的文人都好“活”,所以这就是我看后只记得那些段子(诗文本事)的理由吗! 17.46✔

评分

这本书里的文人都好“活”,所以这就是我看后只记得那些段子(诗文本事)的理由吗! 17.46✔

评分

思路值得借鉴,题目本身也很有意思。

评分

这个主题还可以写得更好看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