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策略

致命的策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法] 让·鲍德里亚
出品人: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页数:300
译者:刘翔
出版时间:2025-4
价格: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5287565
丛书系列:棱镜精装人文译丛
图书标签:
  • 悬疑
  • 推理
  • 犯罪
  • 心理
  • 惊悚
  • 策略
  • 反转
  • 小说
  • 剧情
  • 黑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法国后现代思想大师、《消费社会》作者,波德里亚晚期核心著作★

【编辑推荐】

让·波德里亚是一位危险而引人入胜的思想冒险家,更是一位出奇制胜、剑走偏锋的理论刺客。

早期波德里亚尝试以符号学对日常生活进行分析,解读消费社会及当代媒介对客体的编码过程,从而奠定了其整个学术生涯的基调。

自《象征交换与死亡》起,波德里亚进入其学术生涯的中期。在这一时期,他自创概念如“拟真”“拟像”“超 真实”“致命的策略”“诱惑”等,借以指出世界已完全落入编码的掌控,尝试描绘并剖析最为炫目的后现代场景。

晚期波德里亚则致力于提供一种以客体为出发点的立场和视野,由此进入了他思想上最具形而上色彩的时期,同时,这也是他最为晦涩、荒诞、魔幻和寓言化的时期。《致命的策略》成书于1983年,恰是晚期波德里亚的核心著作,也是该时期他唯一的一次理论化尝试。“致命的策略”是波德里亚站在客体立场上提出的批判理论,它并不仅仅意味着客体对主体长期压迫的反抗,也是客体对主体主义逻辑的全然颠覆。

------

【图书简介】

让·波德里亚是一位危险而引人入胜的思想冒险家,更是一位出奇制胜、剑走偏锋的理论刺客。这本《致命的策略》成书于1983年,是晚期波德里亚的核心著作,也是该时期他唯一的一次理论化尝试。

“致命的策略”是波德里亚站在客体立场上提出的批判理论。我们可以结合波德里亚思想的整体语境和学术脉络来加以理解。在主体主义哲学的语境下,主体的意识就是世界的边界,这一认知往往令人类妄自尊大,推崇主体而贬抑客体,从而导致以现代性危机为代表的种种负面效应。为摆脱唯我论的迷思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笛卡尔以降的哲学家曾采取多种立场进行分析和批判,但波德里亚认为它们都无从根治主体主义的痼疾,同时他也发现,在所有立场当中,唯有客体的立场尚未被采用过。因而在本书中,波德里亚义无反顾地采取了客体的立场,遵循了客体的逻辑。

这部作品也许可以被视作波德里亚对现代性最为直接而深刻的驳斥,他站在客体的立场,主张以表象的狂欢取代对本质的追寻,以物的扩张冲刷主体的地基。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200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思想大师。以一系列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代表作有《物体系》《消费社会》《象征交换与死亡》《论诱惑》《致命的策略》及系列随笔《冷记忆》等。

------

【译者简介】

刘翔,哲学博士,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后现代主义思潮、法国哲学。著有《采取物的立场——让·鲍德里亚的极端反主体主义思想研究》,译有《我是炸药!尼采的一生》等。

戴阿宝,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有《终结的力量——鲍德里亚前期思想研究》《文本革命:当代西方文论的一种视野》等,译有《波德里亚:追思与展望》等。

目录信息

迷狂与惰性1
超政治的修辞29
肥胖者33
人质45
淫秽者69
反讽的策略99
社会的恶灵103
客体的恶灵117
激情的恶灵143
客体及其命运159
客体的霸权161
纯粹的商品168
性对象礼赞173
灰暗的紧迫性186
水晶复仇199
致命的,抑或可逆的危机210
魔术师与帕拉塞尔苏斯的玫瑰238
世间的仪式241
出于恶的原则261
修订版后记27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篇算不上書評,衹是純粹的感悟,放在書評里是私心。其實從來寫不出評論文章,一開始覺得無從下手,現在則覺得書籍影音的分析太費心。也有一時興起,耐不住寫了幾筆的,但筆至中途,原先翻騰的情緒,作品的美感卻驀地了無蹤跡。所以不想再執著于一些事物和情緒的原因。一首曲...  

评分

Reference taken from pp. 140-144 Concepts of the self Baudrillard introduced the notion of 'hyperreality'. In a hyperreal world images become more powerful than reality, it is a social environment in which all is transparent and explicit. Baudrillard rec...  

评分

不知从哪儿被安利的,从来没接触过的社哲领域读本,疫情期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晦涩难懂,但又不愿中途舍弃,硬着头皮读完,仍然一头雾水。在最后的译者记中,看到一句话,本书一言以蔽之,是为:人是被信息驱使的。有点醍醐灌顶,又觉得说了句众所周知的废话,人除了被本能驱...

评分

本篇算不上書評,衹是純粹的感悟,放在書評里是私心。其實從來寫不出評論文章,一開始覺得無從下手,現在則覺得書籍影音的分析太費心。也有一時興起,耐不住寫了幾筆的,但筆至中途,原先翻騰的情緒,作品的美感卻驀地了無蹤跡。所以不想再執著于一些事物和情緒的原因。一首曲...  

评分

Reference taken from pp. 140-144 Concepts of the self Baudrillard introduced the notion of 'hyperreality'. In a hyperreal world images become more powerful than reality, it is a social environment in which all is transparent and explicit. Baudrillard rec...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太易读,但收获还是有的。只是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翻译观感太割裂了。

评分

不太易读,但收获还是有的。只是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翻译观感太割裂了。

评分

鲍德里亚的方式可以喻称为“以退出游戏的方式参与游戏”,既然主体性已经不能挽救,那就站在客体的立场上,将资本逻辑推演到极致——这就是所谓的“致命的策略”。策略一旦建立,所有问题都因为其破坏性而迎刃而解,主体性哲学的问题被取消,本质与意义的阐释成为虚无,符号物的恐怖主义最大限度得以释放,符号的无限繁衍和超速增殖形成了一种吞噬一切的表面性。致命的策略最终最大化地展现在以拟真为关键词的媒介批判中,资本形成了消融主客的、流动着不断自我增殖的符号的扁平之网,最好的表征就是媒介。媒介成为资本的新架构方式,现代人被压平到智能终端的屏幕当中,已无法将本质从媒介中剥离出来,也无法将理性、意志与媒介的统计和模拟分离开来,甚至不再可能经历异化,当然也就无法在这个平面之外去寻求革命性和批判性,唯有和拟真世界一起内爆。

评分

不太易读,但收获还是有的。只是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翻译观感太割裂了。

评分

不太易读,但收获还是有的。只是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翻译观感太割裂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