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製作創造知識,創建環境,改變生活。人類學、考古學、藝術學和建築學,都有製作之道。蒂姆·英戈爾德在這本激動人心的書中,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四種學科聯係在一起。他沒有把藝術和建築視為人類學或考古學研究分析的對象編目,而是提倡一種通過製作來思考的方式,用這種方式,有感知的實踐者與積極的物質材料在形式生成中彼此不斷地應答或“互通”。
【內容簡介】
雕刻、手寫、繪畫、編織、建造、彈奏、放風箏、講述都可視為製作。本書係統提齣瞭人類學、考古學、藝術學、建築學中會通的“製作”思想,主張通過開放學科對話,由內部認識的“做中學”和“知行閤一”的方式來探究學問,進行超學科的思考、行動和研究。對材料與形式、設計的意義、景觀感知、有生性、個人知識和用手行為等議題的探討,結閤瞭多元視角的製作案例和實驗:從史前石器製作到中世紀大教堂建造,從圓形土丘到紀念碑,從放風箏到繞綫繩,從繪製到書寫,諸此種種,所涉學科視野不囿於人類學、考古學、藝術學、建築學,更旁及文學、哲學、現象學、心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等。
蒂姆·英戈爾德(1948-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曾長期任職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後調至英國阿伯丁大學,任社會科學院院長、人類學係教授,現為英國阿伯丁大學榮休教授,英國國傢學術院和愛丁堡皇傢學會院士。他是當代英語國傢社會人類學界公認的敢於跳齣主流學科思考的原創思想傢,因其學術貢獻和業界影響力曾於2022年英國女王誕辰錶彰大會上被授予司令勛章。
硃怡芳(1980- ),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副研究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英國愛丁堡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手工藝曆史與理論研究,特彆是手工藝倫理和玉文化研究。近年在核心期刊和重要刊物上發錶學術文章三十餘篇,齣版專著、譯著十餘部。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鐵老師真是最理解藝術傢的人類學傢啊。閱讀的時候一再淚目。“正是在想象力與物質材料發生爭執的地方,或是在追求目標的力量與世界的瑕疵發生摩擦的地方,人類生活纔是有生命的。”
评分哇塞,發現全書ending部分“所有的學者都是驢子”這一段之前看過還抄過。//對形式—質料說的批判印象比較深,至於從這一認知中“解放思想”的關於“製作”的經驗資源就很多瞭。有些不完全領會,但也很閤理,因為“要在做中學”。
评分鐵老師真是最理解藝術傢的人類學傢啊。閱讀的時候一再淚目。“正是在想象力與物質材料發生爭執的地方,或是在追求目標的力量與世界的瑕疵發生摩擦的地方,人類生活纔是有生命的。”
评分英戈爾德真是厲害!齣瞭那麼多書但是國內纔幾本。這本書真的太重要瞭。不止對理論研究有益,做藝術創作能打開很多思路。一定得好好消化吸收。另外,英文書名有誤,發布者可得改正。
评分英文版讀瞭3年沒讀完……終於有譯版瞭~功德無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