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昌司、夏晓虹、王安忆、戴锦华 联名推荐,一场20世纪中国女性充满理想和犹疑、爱欲与伤痛的冒险之旅。
20世纪五四新文化后,先贤对女性的未来充满乐观:“我是我自己的”“中国女性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 但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女学生,果真自此实现了理想、拥有了自我吗?这一切的答案,尽在《少女中国》里。
--
在以空前速度实现国家富强的近代中国,“中国少年”“新青年”等就成为用来描绘崭新中国时不可或缺的口号。中华民国以来,描写青年成长的教养小说变得盛行起来。但潜意识里,这些“少年”“青年”往往指的是男性。少女们有时会被鼓励成长为可用之材;有时又会被要求回归家庭,成为后方的某种支援力量。可以说,女性是长时间以来被文化政治遮蔽的群体。
在近代女子教育开始发展的背景下,少女们离开原生家庭,有了自我探索的机会,去决定未来的生活方式。本书将依托具体的文学作品,来分析从五四开始到现在的百年间里,离开原生家庭的青年女性们是如何发现自己的落脚点,以及她们的奋斗又是被男性作家如何看待的。
滨田麻矢,1969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大学人文学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对象为民国时期小说中的性别表象,除以张爱玲为中心的女性作家研究以外,在当代文学、台湾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等方面也有著述。2013年荣获日本中国学会奖。
…… 我开始思考将「女学生叙事」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是2012年的夏天。当时的想法是先写出一篇论文并向学会杂志投稿,如果被採用了,那么就集中精力将「女学生」这样一个文化议题的研究继续做下去;如果没有被採用,我再重新思考选题。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打了一个赌。 但是在花费...
评分…… 我开始思考将「女学生叙事」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是2012年的夏天。当时的想法是先写出一篇论文并向学会杂志投稿,如果被採用了,那么就集中精力将「女学生」这样一个文化议题的研究继续做下去;如果没有被採用,我再重新思考选题。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打了一个赌。 但是在花费...
评分…… 我开始思考将「女学生叙事」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是2012年的夏天。当时的想法是先写出一篇论文并向学会杂志投稿,如果被採用了,那么就集中精力将「女学生」这样一个文化议题的研究继续做下去;如果没有被採用,我再重新思考选题。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打了一个赌。 但是在花费...
评分…… 我开始思考将「女学生叙事」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是2012年的夏天。当时的想法是先写出一篇论文并向学会杂志投稿,如果被採用了,那么就集中精力将「女学生」这样一个文化议题的研究继续做下去;如果没有被採用,我再重新思考选题。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打了一个赌。 但是在花费...
评分…… 我开始思考将「女学生叙事」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是2012年的夏天。当时的想法是先写出一篇论文并向学会杂志投稿,如果被採用了,那么就集中精力将「女学生」这样一个文化议题的研究继续做下去;如果没有被採用,我再重新思考选题。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打了一个赌。 但是在花费...
“女学生,即‘有教养的少女’,是一个现代社会以前并不存在的群体。她们是离开原生家庭之后,迈进可谓是‘其间限定乐园’的学校的一群女孩子。”“拒绝包办婚姻之后,中国少女的故事不外乎讲述了从‘父家’出走后如何找到下一个栖身之所的冒险经历。虽然这个‘栖身之所’有时是‘党’和‘祖国’,但基本上忠实于‘和相爱的人组建温暖的家庭’这个浪漫恋爱的意识形态。因此,许多女性版的成长小说都是围绕异性恋展开的。于是,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软着陆’到‘夫家’以迎合家人期待的少女们,只能被动地喊出‘你要我怎么样呢’的疑问。”
评分日本学者滨田麻矢关于20世纪少女主题华语文学的研究佳作。跟同系列的姊妹作——宋明炜的《少年中国》相比,本书当中的研究,并没有简单局限于文学文本的本体性解读层面,而是反复将相关代表作的文学书写,跟其作者及其相关人士的日记、书信、回忆录等史料进行对照分析研究,来揭示女性教育逐渐普及的20世纪百年里,知识女性在人生理想、职业诉求与家庭角色定位之间的踌躇与挣扎困境,以及作为她们的丈夫、爱人、父亲等身份出现的男性,在公共社会关怀与个人家庭角色这两类公与私的不同场域下的言行偏差与内在张力。借助于这样的揭示与分析,本书不只是一部关于20世纪华语女性文学史的佳作,也同样是一部以女性成长与觉醒为主题的20世纪思想与社会文化史佳作。值得推荐。
评分很喜欢作者对我们本来以为已经很了解的关系进行的进一步挖掘,例如鲁迅拦着许广平不许她上班;沈从文表白张兆和其实充满自恋,甚至根本没有想真正了解对方;张爱玲被胡兰成出轨之后,关心的是第三者是母亲心中“理想少女”形象而自己不是……微妙的人际关系背后是男性中心的启蒙。女学生看似有自我决定权,到头来只能成为“被爱的少女”。
评分日本学者滨田麻矢关于20世纪少女主题华语文学的研究佳作。跟同系列的姊妹作——宋明炜的《少年中国》相比,本书当中的研究,并没有简单局限于文学文本的本体性解读层面,而是反复将相关代表作的文学书写,跟其作者及其相关人士的日记、书信、回忆录等史料进行对照分析研究,来揭示女性教育逐渐普及的20世纪百年里,知识女性在人生理想、职业诉求与家庭角色定位之间的踌躇与挣扎困境,以及作为她们的丈夫、爱人、父亲等身份出现的男性,在公共社会关怀与个人家庭角色这两类公与私的不同场域下的言行偏差与内在张力。借助于这样的揭示与分析,本书不只是一部关于20世纪华语女性文学史的佳作,也同样是一部以女性成长与觉醒为主题的20世纪思想与社会文化史佳作。值得推荐。
评分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想着这两年图书出版和各种领域的意识觉醒;先锋的思想教给年轻的女孩们独立和自主,却没告诉她们实践的路径和退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